-
作者:汲平2011-08-19 15:42:52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博寶藝術家網:您如何看待藝術的個人私密性和公共交流之間的關系?
鄭斌:公共交流就像吃火鍋,氣氛自然好,也會大有收獲,但不能天天都吃火鍋,否則會上火的。上火的結果就是吃什么都沒味道。嚼得菜根香,生命活動才能持久。個人只有擁有了更大的個人空間,逍遙自由才能游刃有余。搞藝術的人就怕“皮”,成了“老油條”就沒什么意思了。在我看來,“老油條”就是那種只會憑“經驗”吃飯的人,沒了靈氣,這是可怕的。所以,我認為公共交流要適度,因為藝術本來講的就是個性化的東西。沒有了個性,就沒有了藝術。
博寶藝術家網:您能否談談您的作品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如何體會的?
鄭斌:土壤。中國傳統文化是土壤,里面有汲取不盡的養分。藝術作品是一個人的文化底蘊或者說是藝術思想的外化。就拿中國畫來講,文人的人格、氣質會在里面有體現,我本人也對文人畫比較感興趣,當然這個是不能勉強的。你有多少東西人們都是長著眼睛的。文人畫的品質是以作者本人的學養為依托的。個人認為,沒有文化,怎么整都沒辦法。有的人沒上過學,但你不得不承認他有文化;有的人上過學,有畢業證,但沒有文化。這是個很好玩的現象,如果沒文化,你怎么都跟他講不通。
博寶藝術家網:很多這樣的藝術家,看人家賣畫火,就馬上跟風了。我覺得現在基本是“以金錢為藝術的衡量標準”,誰拍得高,誰就牛?您怎么看待?
鄭斌:這個是講不通的。藝術有她自身的生命發展軌跡。跟風是可憐的。跟風的結果就是失去自我。談戀愛就是這樣。你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也就失去了魅力。引用齊白石老人的話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說白了,有些東西也不是你想跟就能跟的。上帝給每個人的基因都是不一樣的,即便是雙胞胎,他們的性格也不可能完全一樣。跟風是一時的現象,一陣風刮過了就算了。骨子里的東西是學不來的。齊白石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學習別人的目的不是為了跟別人相似,而是找到啟示,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