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08-20 09:41:0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近日,筆者就「紫砂的現狀、前途、展望」專題采訪了紫砂工藝大師何道洪先生。何道洪,宜興紫砂工藝廠高級工藝美術師,是繼顧景舟之后又一位實力派頂尖人物,當今紫砂壺界又一位旗手,以制作嚴謹,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而著稱壺界。以下是筆者與何道洪所談的主要觀點和內容。
紫砂具有雄厚生命力
紫砂傳統工藝是陶都宜興獨有的傳統工藝,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傳統工藝,它是有生命力的。盡管目前紫砂市場在調整之中,但有事業心、有藝術追求的藝人從未灰心、失望或是旁觀,而是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用自己最好的創新作品來投入市場,使愛壺者、藏壺者真正拿到好的壺,好好品味,享受藝術之美。歷史上也曾有過高峰期后跌入低谷的情況,但好的紫砂壺往往能經受住考驗,成為經典之作,代代相傳。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紫砂是有生命力的,優秀的傳統工藝是有生命力的。
目前淘汰的只是劣品
由于前幾年紫砂的瘋狂、失控、失序,導致人人都做「紫砂黃金夢」,從業人員亦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偽品、劣品、濫品充斥市場。「瘋狂勁」一過去,紫砂似乎跌入低谷,其實不是低谷,而是還紫砂的本來面目,把反常的「超價位」回到正常的「價位」上來。過去藝人學藝三年,滿師后還要靠自己勤學苦練,數十年如一日,功夫才能磨出來,才能說技藝。技藝不好,壺當然賣不出去、積壓,很多人覺得壺難做了。壺還不是一個樣,靠功夫,靠功底,技藝好,做出的壺也象樣,壺就賣得出。當然,壺要精,要功底好,還要創新,不能老是一個面孔。其次,壺不能濫做,一個月,兩個月精制一把壺,立意新,內涵深,再加上技藝出眾,所謂的名品、精品還得加上個稀品,或叫做孤品,壺做少了,才能做好,熱愛紫砂,嗜愛茶壺的,怎么能不收藏?
有人說,目前做茶壺的人已經逐漸在減少,很多做茶壺的人現在已經不做茶壺了,這也是比較正常的現象。看情況下去,每年都會有部分人退出「紫砂」行業,比如說,今年還有一萬人做茶壺的話,而明年就要自動退出二千,只剩下八千人做壺,逐年減少,這也是很正常的。優勝劣汰,茶壺做的好,就有飯吃,茶壺做不好,當然就要換別的行當。
紫砂仍有可觀的前途
從事紫砂的藝人、業者、收藏者、嗜壺者,都有一個共識:「紫砂是有前途的」,這不光是紫砂是傳統工藝,不光是紫砂有沒有市場占有率,也不光是紫砂創新的事,而根本原因只有一條:宜興紫砂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品,是民族的,不是個人的,它在中國人心中是永生的。你不喜歡,他喜歡;你不收藏,他收藏,特別是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飲茶又是中國人的一大愛好。所以,紫砂不但深受海內外朋友的嗜愛,目前國內層次稍高,或有收藏能力的,已經把注意力轉移到紫砂的鑒賞收藏上來。
歐洲、美國、東南亞各國也已經開始對宜興紫砂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通過這十幾年的熱潮,有很多熱愛宜興紫砂的朋友從不懂到開始懂了,從不精到開始精了,隨著鑒賞能力的提高,好的茶壺越來越被人認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收藏品玩,而質量差的劣品越來越沒有市場,假的、仿的、不花功夫的、二手貨、代工貨越來越讓人們看清楚,這就使海內外「壺迷」朋友、藏家們增添了信心,只要海內外朋友攜起手來,弘揚好的,抵制差的,紫砂絕對是有前途的。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