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08-20 10:51:13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文人加巧匠的大成天
紫砂藝術在歷史上之所以能夠形成獨特的藝術傳統,是因為文人與藝人的合作,使作品不僅工藝精湛而且還有渾厚的書卷氣。鮑志強的專業技能和藝術修養,就是師徒傳承與學院教育融合的結果,他是紫砂歷史上罕見的一位集文人和巧匠為一體巨匠。
成熟的紫砂壺藝術風格應該就是“文人壺”的藝術風格。“文人壺”必會因文人的博學而具備相當濃厚的文化氣息。鮑志強先生在前人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 “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藝術的設計思路”的觀點。這是一個只有對中國的多種文化藝術有所了解的文人兼藝人的人才可能發出的心聲。他所創作的紫砂藝術作品,文化氣息濃郁,幾乎件件都是集“陶瓷造型美、紫砂材質美、中華茶韻美、古典詩詞美、書畫篆刻美”于一體。尤其“五代詩韻留香壺”更是在廣泛吸取古典文化中的詩詞、書法、篆刻的基礎上參考古代玉雕和陶瓷器皿的造型后,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眼光大膽地綜合提煉,演繹出的一件八方形的紫砂作品。該作品突破固有的形式,保留傳統文化的內核,造型端莊,各部位轉折自然。該作品在裝飾方面還發揮了他另一專攻的紫砂陶刻,在壺體上分別鐫刻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詩人贊茶的詩文。這既是藝術的雙重交叉滲透,又是畫龍點晴之筆。他在紫砂陶瓶上還喜歡刻梅花綬帶鳥這類的題材。梅壽很難將之以合適的詞句加以協調,但他卻會以一首自作的詩輕松地應付,詩曰“老梅花千樹,砂陶得風騷。鐵筆弄天巧,雙壽意氣嬌”。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可見一斑。
在紫砂工藝中,造型與裝飾是兩大重要部分,造型決定器物的大致形態,裝飾則加強整體的形式美,兩者自然融合,相得益彰。對于一般人來說,要想兩者兼得很難。可鮑志強在學藝之初就雄心勃勃,想“魚和熊掌兼得”,將造型與裝飾兩大技藝集于自己的一身。 鮑志強出生于1946年,家在蜀山,緊靠紫砂廠,算得上是地道的窯場上人。他家雖然不是制壺世家,但自小就想長大了成為一名出色的紫砂傳人。就是因為這一想法,他14歲就進了紫砂工藝廠,先是跟隨雕刻藝人談堯坤、范澤林學習陶刻,后跟紫壺老藝人吳云根學做茶壺,1965年又跟陶刻大師任淦庭學習陶刻。
成功源于勤奮。紙上繪畫書寫是陶刻裝飾的基本功。鮑志強的國畫作品用筆講究,書法真、草、隸、篆、行皆有涉獵,其中以行書為篆書最具特色。他的篆書當屬國內一流,相比一些書法家毫不遜色,而且不同的是在紫砂陶坯上刻寫,更是不易。正因為是在陶坯上刻寫,才能夠產生在宣紙上不可能出現的金石效果和意趣,這是鮑志強長期努力的結果。就說裝飾工藝,雖然只是“裝飾”這么兩個簡單的字,可它得集書畫、詩歌、金石、篆刻等于一體。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鮑志強藝海行舟,勤奮作槳。他每天早晨提前起床,鋪開宣紙,練習一個小時的書法。平時工作之余,他手里提著一把刻刀,在廢品上反復練習,摸索雕刻的技法……
鮑志強的成功得益于天賦,更得益于長期不懈的勤奮和努力。他的積極進取的治藝態度貫穿于他的藝術人生。正是不斷的吸取,不斷的積累,使他具備了多方面的才華和修養。很明顯鮑志強大師已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藝人,而是一位文人化的學院派藝術家。
1975年,不到30歲的鮑志強憑借出眾的才華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開辦陶瓷美術設計培訓班進修,得到了著名畫家白雪石、陶瓷裝飾教授陳若菊等高人的指導。整整一年的高校深造,在鮑志強的紫砂藝術生涯中起到了質的飛躍。他藝術生命中本處于朦朧狀態中的天賦,在文化知識的開啟下,開始了以理性的、自然的藝術思維與創作實踐相結合。知識和追求,天賦與勤奮,成為他藝術人生中的隱形的翅膀,助他騰飛。
一年后,鮑志強帶著優異的成績,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工廠。其后,一度被借調到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技術科,從事創新開發。他又參觀各大博物館,飽覽歷代紫砂名器,對名家在紫砂壺上多種陶刻裝飾手法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1978年參加江蘇省輕工業廳組織的創作設計人員寫生活動,并策劃編著出版《白描花卉》畫冊二冊。這些經歷為鮑志強進一步發展完善創作理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鮑志強大師認為,堅持傳統是紫砂的根脈,創新是紫砂的生命,文化是紫砂的靈魂。在陶藝創新設計中,應堅持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繼承傳統和創新之間的關系。繼承傳統不是照搬照抄古人前人的經典,而是作為借鑒,繼承其文化的內核,把中華文化的優秀部分,吸收到紫砂藝術的創新中。“文化”是創新的追求,也是成功的秘訣。
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后,年輕的鮑志強并沒有就此在學習上止步。1986年,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從理論到實際的文化藝術水平,參鮑志強加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學習,期間,他認真研究中國書畫藝術與中國工藝美術之間的關系,研究中國書畫與西方繪畫的關系,研究中國書法與宜興紫砂在線條和結構上的共通之處。就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過程中,他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藝術領悟力,三年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畢業證書。
回顧這些歷史的時候,鮑志強大師還告訴我們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當時鮑志強擔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廠長以后,盡管行政事務較多,但他鉆研紫砂藝術的步伐始終沒有止息。但當時規定行政領導是不可以創作作品的。他腦子里有很多想法和靈感總是無法付諸實踐,這讓他感覺技癢難耐。于是他靈機一動,偷偷地準備了一些紫砂泥,利用休息的時間在家實踐紫砂茶具的造型設計和裝飾。
成功的要素有各種各樣,命運的、機遇的、社會背景的、以及個人的天賦才華和勤奮態度等,這些因素匯集到一個人身上,就能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鮑志強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巨匠,與很多必然的因素是分不開的。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