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08-20 14:38:43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走進徐秀棠的長樂陶莊,迎面就是一個巨大的石碾盤,方孔四周刻了“隹、五、矢、止”四字,連同碾盤中間原有的“口”,就是“唯吾知足”,這件石刻作品擺在十余個石碾盤做的基座上,就像一座氣勢雄渾的照壁矗立在陶莊門口。
在他的作品陳列室門口,紫砂泥燒成的陶藝品上,是他手書的四個大字“興寄泥丸”。“興寄泥丸”與“唯吾知足”,濃縮了徐秀棠一生的紫砂情懷。
長樂陶莊,敬獻給紫砂藝術
走進30畝長樂陶莊,紫砂陶藝的千年歷史就在眼前鋪陳開來,從春秋時代的陶罐到明代的陶器,從傳統的紫砂工藝用具碾砣、盒缽陳列到還原的古陶作坊展示,從傳統的紫砂茶具到現代化陶塑作品,30畝陶莊儼然一座陶藝博物館,濃縮了紫砂藝術的千年演變。
“莊主”徐秀棠把長樂陶莊當作他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作品,在陶莊,從制泥到做壺再到燒窯,保留著一套最傳統最正宗的手工陶藝加工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仿制的長達25米長的龍窯,連窯磚都是從古窯址上撿回來的,其中的15米用來展示窯的內部結構,而另外10米則可以用來燒制紫砂。徐秀棠說,“現在燒制紫砂用液化氣、電窯,便于掌握火候,但是傳統紫砂工藝是一種文化遺產,應該用不斷生產的方式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在古代,宜興丁蜀的傳統是農忙種田,農閑燒窯,徐“莊主”就想在30畝陶莊內重現這種原生態紫砂文化,他把瀕臨消失的農業用風車、水車、拖車、石臼、磨盤都收集起來放在陶莊。陶莊里有果園、菜園、花園,有麥田稻田魚池,還有雞舍鴨舍,徐秀棠在這里還原了千百年來紫砂陶藝生存和演進的土壤。
“我今年70歲了,時間寶貴,把要做的事排一排,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長樂陶莊,它是超越時空的,不光屬于我,更是敬獻給紫砂藝術的,我從紫砂那里得了名得了利,應該對紫砂事業盡份力。”徐秀棠說。
傳統也要跟著時代走
徐秀棠工于陶刻,字畫俱佳,尤其在紫砂雕塑方面有開創性貢獻,《坐八怪》、《丙寅大吉》等一批紫砂雕塑作品獲過全國大獎,而他的《龍生九子》、《十八羅漢》等以雕塑入壺,堪稱紫砂室內裝飾的典范之作,他首創特大型陶藝,塑出了高162厘米、重172公斤的《凈瓶觀音像》。他的紫砂雕塑傳統文化氣息濃郁,富有哲理,如《強過橫者在于勇》,塑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自拔》是一個人坐在自己的衣服上,揪著衣服想把自己拽離地面;《究竟》是一個出家人跪著向葫蘆里窺視,意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滲透著中國古典哲學和智慧。
“我把雕刻和雕塑與紫砂創作融合在一起,從傳統中走出了自己的路。我一直認為,今天的創新就是明天的傳統,傳統也要跟著時代走,要用現代理念駕馭傳統技藝,從傳統來又突破傳統,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也就是創舊。”
近些年,徐秀棠又把紫砂陶藝創作的目光投向室外裝飾,并創作了一批大型作品。目前他們做過的最大的,是為上海制作的一個抗戰題材的大型紫砂壁畫,長41米高2.5米,從設計到施工完成,歷時18個月。
紫砂熱中需要冷思考和冷板凳
如今的紫砂市場很紅火,徐秀棠卻說,紫砂熱也隱含著危險性,尤其是炒作太嚴重,有的藝人甚至在拍賣會上自己舉牌抬高身價,有的人不承認自己是民間藝人,把“工藝美術師”的“工藝”兩個字拿掉,惟恐掉了身價。其實我們就是民間藝人,不要太浮躁,心態不能像在沸水里煮著一樣翻騰。
“臺灣的教訓值得借鑒,當年喜歡的人多,價格也高,一些不法商人就千方百計地哄抬價格,為了賣相好甚至用酸洗原料的辦法改變紫砂壺的色澤,時間長了,假冒偽劣多了,市場就亂了,接下來就是市場蕭條。從紫砂熱到紫砂亂再到紫砂死,我們不能走這樣的老路。”徐秀棠說,“商人撈一把行情不好就轉行賺別的錢,我們要對紫砂有一份責任感,我們還有徒弟和子孫要吃這碗飯。”
徐秀棠的長樂陶莊很有名,曾經有EMBA培訓班的人來搞活動,他們說“徐秀棠”這三個字可以變成很大一筆經濟效益。但他認為錢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寄托,有比掙錢更重要的事,做了經濟上的奴隸,創作上必然要有毛病。
他說:“現在總是說一把紫砂壺值一輛小汽車,我覺得這是把紫砂藝術庸俗化了,紫砂變成追金手段是一種淪落,它本應該是和藝術家相交融的、鮮活的生命。在現代社會,紫砂傳統的手工技術和藝術,很容易遭到沖擊,我們這些從業者,更應該坐得住冷板凳,把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