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5-28 10:39:16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王西京,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在當代中國畫壇,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藝術魅力,成就卓著,蜚聲海內外,影響深遠的杰出人物畫家,一個高揚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勇敢探索者。
在西安中國畫院建院20周年的喜慶日子里,我去該院采訪,走近了王西京。他的畫室兼會客室,前后兩個套間,寬敞、明亮。室內擺放著一些古董和書籍,氣氛古樸、莊嚴。他待人熱情、隨和、平易、很富人情味。在那張臨窗的大畫案上,他一邊胸有成竹地作畫,一邊不時地接電話處理公務,一邊又與我從容、自在地交談……于是,我的心兒走進了他那藝術人生的傳奇故事之中……初識王西京的感動
1984年,在全國第六屆美展會上,我看到了一幅驚心動魄的人物繪畫,那就是王西京創作的《遠去的足音》。當時改革開放的新鮮空氣剛剛吹拂神州大地,中國民眾的思想仍處在迷惘與久壓的精神重負之中。畫家懷著對歷史反思的沉重心情,以恢宏的氣度和凝重的筆墨,飽含熱淚地創作出1889年發生在北平的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康廣仁、楊銳、劉光第六君子在戊戌變法中,壯懷銳意改革,拯救危難的報國之志,而慘遭專制獨裁的慈禧太后殺害,臨刑時的那種大義凜然,悲壯蒼涼的感人場景,勾引起后世人對先烈們的追憶。在這幅史詩般的畫面上,以身赴難的六君子,形象偉岸,赤肚忠腸,手握鐐銬而痛心疾首于民族命運。他們或抓胸跺足,仰天長嘯;或嘴唇緊抿,目光堅毅;或怒目切齒;或微怒靜默;或扭頸以顯無可奈何;或以手撫面,陷入深思。但都體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他們那鐵骨錚錚的肉體上,穿著灰黑的衣服,象征著在當時專制體制下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滿天陰霾。那種“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悲愴氣氛,在秋風落葉中,刺骨寒髓般地彌漫開來,給廣大讀者以強大的靈魂沖擊力,使人驚愕不已,震撼不已,不禁悲從中來,淚流滿面,繼而奮起,熱血沸騰……畫家在題跋之中曰:“諸君以身許國,血濺改革之業,激勵天下,促民族之覺醒,氣貫長虹,英魂不逝,誠可歌可泣也”。面對這樣的情景,誰不為之動容?誰能不陷入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呢?
從此,王西京的名字就銘記在我的心里,我敬重這位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畫家,敬重他那高尚的人品,敬重他那深遂的思想魅力,敬重他那精湛的繪畫技藝,總想找機會走進他……
王西京與西安中國畫院
西安中國畫院是王西京一手創建的。可以說,沒有王西京,就沒有西安中國畫院;有了王西京,才有今日畫院的輝煌。西安中國畫院的建立,是王西京藝術人生中的一塊重要里程碑,也是他遠見卓識的體現之一。
西安中國畫院,對于文化古都而言,則是西安市建國以來首次成立的專業研究、創作中國繪畫的文藝機構,一個對外進行文化交流的窗口,一塊不斷發展壯大的文化藝術品牌——成為“西安名片”中的一個吸引世人目光的亮點。
1968年,王西京在《西安日報》社任編輯、記者。在這個崗位上,他刻苦奮進,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數十本連環畫和數千個人物形象,發表了數不清的表現人民生活的速寫和作品,先后問世的有《越南女英雄》、《林中響箭》等連環畫冊,還有《中國線描人物畫技法》等書。他創作的《延安新春》、《踏遍青山人未老》、《閃光的青春》等繪畫作品,都參加了省、市和全國美展,有的還榮獲一等獎。這一切,都為他“更上一層樓”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他還為創建西安中國畫院而奔走于上下,求索于四方……
1980年,王西京調去中央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搞創作。這期間,他有多幅作品參加了全國名家美展并獲獎。
1983年,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畫壇新秀王西京》在全國放映。同年,西安美術家協會成立,王西京被推選為主席。他從北京又回到西安工作。
在這之后,王西京這個藝術人生中的苦行僧。一步步地走向了事業的輝煌:
他除擔任西安美協主席、西安中國畫院院長等職務外,還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市場聯盟副主席、陜西省文聯副主席、西安市文聯副主席,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先后在國內外報刊發表作品5000多幅。
他出版有《王西京畫集》、《王西京作品集》、《中國歷史人物畫傳》、《無產階級革命家肖像畫輯》、《王西京歷史人物畫集》、《中國線描人物畫技法研究》、《當代著名人物畫家王西京》、《王西京的中國畫藝術》等作品集、論文集、錄像帶等50余種,并在國內外大型畫展中榮獲大獎近20次。
他先后在新加坡、日本、英國、馬來西亞、美國、韓國、泰國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或地區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畫展30多次,并多次出訪講學,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贊譽。
他現時還兼任云南大學、西北大學教授,還被新加坡南洋美術學院、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泰國東方書畫院聘為客座教授……
為的是高揚民族精神之魂
作為一位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氣節和思想高遠的人物畫家,王西京繼創作《遠去的足音》之后,又把藝術的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層,先后創作出一系列歷史人物光彩奪目的精神畫卷,這些人物有:屈原、司馬遷、阮籍、嵇康、陶潛、范仲淹、李白、杜甫、蘇軾、王安石、文天祥、辛棄疾、李清照、陸游、徐渭、鄭板橋、蒲松齡、曹雪芹等等,畫家飽含激情,甚至飽含熱淚地為這些歷史文化人物塑造形象,表現他們為國家和民族承擔苦難,赤膽忠心,追求真理與正義的崇高人格精神。這些推動了歷史前進和擴張了民族高尚靈魂,然而又都凝結著憂患意識和歷史悲劇的人物形象,是通過畫家分別捕捉到的人物個性特質,加以深刻而準確地刻劃,從而劃破歲月的長空涌現在我們面前的。他們是我們當代人承擔民族重任和凈化靈魂的精神典范,是一面面閃光的人鏡。唐太宗在《貞觀政要》中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由此可見畫家的刻苦用心,是要以古喻今,高揚起民族精神之魂。
《天問》就是畫家描述屈原憂國之情的一幅力作。畫面中,江天遼闊曠遠,詩人憂憤難鳴,以手指天,仰天叩問,頓時天地黯然失色,無言回應。幾點淡墨點染的水面,一片寂靜。人物以潑墨為主,雖然在畫面上所占比例不大,但卻正氣凜然,形象非常高大。畫面左邊的長長題款,是畫家反復尋找與心靈對話的強音,是憂國憂民的表述,從而烘托出一種憂傷與孤獨的氣圍,一種度意超象的深遠境界。畫家塑造屈原這個古典人物形象,是在表述知識分子的心聲,是在回應現時所處的這個時代,以問天的精神,對當代社會的諸多腐敗不良現象提出質疑,具有強烈的的現實意義。
“楊州八怪”中的領軍人物鄭板橋,也是畫家筆下著力描繪的一個具有反叛精神的典型。《板橋小像》、《板橋觀竹》、《板橋落梅詩意》、《聽竹圖》、《竹林步月》等一系列作品都在他豐富的筆墨語匯中呼之而出,人物刻畫細膩深刻、生動、傳神。
《板橋小像》中的板橋,一臉清奇之氣,他坐在一塊石頭上,面對兀立的山石深思,身旁竹葉搖曳,清風拂面。這幅畫構圖明快,用筆自由,線條勾勒柔韌瀟灑,簡約,潑辣,混水潑墨淋漓痛快,恰到好處。畫家以板橋喜愛畫的竹石來作陪襯,揭示人物性格,使這位傲骨錚錚,極具操守的文化名流,充滿了高潔、清奇、灑脫、飄逸之神氣。
畫家對鄭板橋精神風骨的憧憬,體現了他對自己理想的追求精神,他希望現代的文化人,都能從鄭板橋的傲骨風范中,尋找到一種傳統美德。
司馬遷與文天祥,也是畫家筆下用來體現民族精神之魂的典型人物。司馬遷堅持真理,文天祥忠君愛國。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成就了司馬遷輝煌的人生。司馬遷為李陵投降說了句公道話而觸怒漢武帝,慘遭宮刑之后,能在污穢、臟亂中,發憤著述,這種忍辱負重難能可貴的精神令人震憾。權力與才華的較量,最終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才華戰勝了權貴。輸家是漢武帝。文天祥在兵敗被俘后,不為高官利祿所誘,一曲《正氣歌》,道出了自己的骨氣。他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名句,是中華民族膾炙人口的絕唱。
王西京在那幅《正氣歌》的畫作中,對文天祥這個民族英雄作了深刻細致的描寫。畫家用白描的手法,以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文天祥鐵骨錚錚,傲然挺立的偉岸身姿。他鐵鐐纏身,手執毛筆,面容沉著鎮靜地向天,一身正氣地要在雪白的墻上,書寫自己大義凜然的人生之歌。人物的內心活動,是通過畫家長長的題款來體現的。那一氣呵成的題字,硬朗,瀟灑,痛快淋漓,與文天祥的沖天骨氣相呼應,使人感到監獄高墻的存在。整個畫面氣息通暢,達到了情、物、景的和諧統一。
在《魏武觀海》一幅繪畫中,畫家刻劃出志括星漢,氣吞萬里的曹操形象;在《三顧茅廬》中,王西京又用準確精妙的水墨線條,描繪出不同心思不同表情的人物在寒雪籠罩里的姿態,是那樣地生動逼真;在《蒲松齡》的畫作里,畫家別出心裁地畫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這樣就把窮困潦倒的文人形象烘托得惟妙惟肖;《杜甫望春》中那蕭索瘦弱的背影,又使讀者感時傷世地與畫中人物大詩人杜甫產生情感的共鳴……
除了對這些古典人物的刻畫之外,王西京還創作了不少表現當代革命領袖人物的光輝形象。其中有李大釗、瞿秋白、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毅等。畫家著意表現的,是這些領袖人物恭親可敬的內心世界、超凡的氣度和無私無畏的精神風彩。
《春潮》是畫家刻劃領袖題材中的鼎力巨作。這幅長6.5米寬3米的宏偉畫卷,展現的是氣勢磅礴、波瀾壯闊、驚世駭俗的浪漫場景。一代偉人鄧小平站在大海的邊沿,他披著灰色的大衣,目光堅毅睿智地凝視著遠方。在濕潤的海風中,深沉地思考著。他的側面和背后,是萬傾波濤沖擊巖石,發出驚天動地的轟鳴。那朝氣勃勃充滿無限生機的霞光,刺破了黎明前的黑暗,給山石和海浪涂抹上金黃的色彩。幾只海燕飛翔在風口浪尖上,在遼闊的大海中自由地歌唱著。在這樣春潮澎湃春光融融的背景中,小平同志心思萬千世界,面對錦繡中華大地,他心中的春潮也在潛滋暗長地起伏著……
畫家以畫面中心位置那個巨大的海浪,來象征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對待危機泰然處之的精神情懷;以遠處海水和近處海水的相對平靜,來襯托這位偉人沉著冷靜穩如磐石般的心靈;以他背對沖天巨浪的咆哮,來表現小平同志那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整個畫面,蒼勁厚潤,人物形象有胸藏百萬雄兵威震八荒的超然氣度,洋溢著驚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氣,產生出震憾人心的巨大能量……
畫作截取的是小平同志南巡,在沿海視察中的一個場景。這位三起三落,始終斗志不減的革命家,在深思熟慮之后,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決定在沿海建立經濟特區,以此推動大江南北乃至全國各地的經濟改革浪潮。畫家以勾勒暈染、自由皴擦、擊鼓般的密點等豐富的筆墨給畫語匯,極為生動地展現出小平同志在醞釀世紀改革大潮時的那種氣吞日月的胸襟和超凡的思紹態勢,以及果決的性格、鋼鐵般的意志,具有重大的歷史紀念意義。這是繼《遠去的足音》之后,又一幅劃時代的杰作。
這幅畫,不僅是一代風云人物的寫照,也是畫家思想和藝術“更加成熟”的標志,又一個藝術之春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中來臨。
為了失落的傳統文化
王西京說:“在二十世紀人類心靈歷經破碎、彷徨之后……一種向本回歸、向古典、向傳統的回歸趨勢已勢不可擋……對中國近代藝術而言,傳統在‘五四’運動后已被逐漸瓦解。其實,真正的中國傳統精神是在宋以前。我們這一代人對于真正的中國古典傳統并不曾真正的領略和掌握過,因此,我們距離傳統不是太近,而是太遠……應該說,中國古典傳統精神是儒雅高貴的,是一種地道的貴族文化……這貴族文化卻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物質……”
為了失落的傳統文化,王西京向古典致意,畫了許多仕女人物,也塑造了一些包括才女在內的古典文人形象,用以展示他們的精神世界,重鑄古典人文精神。
王西京畫筆下的《唐人詩意》、《周南詩意》、《梨園春韻圖》、《賞月圖》、《小園香徑獨徘徊》、《黃河之水天上來》、《天高云淡》、《秋山行吟》、《貴妃醉酒》、《太白醉酒》、《坐看云起時》、《空床臥聽風雨聲》、《秋山行吟》、《醉墨圖》等等,都有空、靜、美的意境,都表現出歷史人物的浪漫情懷。他們飄逸超拔、高貴、典雅、溫柔、敦厚、明達、堅毅、孤傲、淡泊。這些文人雅士的精神風貌,體現的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唐人詩意》,可以說是一部雍容華貴的盛唐史詩。畫家把那位唐代仕女塑造得活靈活現。堅貞的石頭,高潔竹子,蕙質的蘭花,清冷的梅花,陪伴著這位豐腴的唐仕女。他玉手托腮,輕搖羅扇,依臥在石頭上,對著竹子上的鳥兒,似乎在訴說著心中的愛情與相思。人物與環境物象形成呼應,動靜結合,使整個畫面豐富而和諧。
《周南詩意》展示的是《詩經》中的一個篇章意境,反映的是那個時候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這也是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性精神,是一種完整、莊嚴、永恒、不朽的東西。畫面中,模糊的人物主體形象,與水墨展現的江水相融,是一種天人合一的造景,那一行咕咕嘎嘎的歸雁,把天地之悠悠、人生之苦短寂寥,抒發成一首動情的詩……
李清照與蔡文姬也是畫家筆下著意刻劃的人物。作為宋王朝的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詩詞清麗婉約、精致典雅,但又具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氣。畫家從她的眾多詞意中,演繹出《看取蓮花凈》、《落花人獨立》、《蓮香如夢》等不同環境氣圍中的詩人形象,用以展現她那在“凄凄慘慘/尋尋覓覓”的悲涼命運中,承擔著那時國家和民族的苦難,而又飄逸風致、灑脫豪邁、典雅高貴、豐滿綽約的人格魅力。在《文姬撫琴》等作品中,畫家對東漢末年戰亂中慘遭命運磨難的才女文姬的描寫,也同樣充滿了敬慕之情。那清麗典雅,神態委婉的文姬,輕彈漫撫著琴弦,穿過歷史的長空,我們從畫面中仿佛能聽到一縷縷輕柔而又幽幽的琴聲——或許她彈唱的就是他的大作《胡笳十八拍》……
這兩位杰出女性處在不同的時代,走著不同的人生這路,但都因為戰亂而遭受到各自的不幸——是卓越的才華和獨立的人格,成就了她們人生的輝煌,成為古典女性中的典范,對后世女性們永遠都是一種自強不息的激勵。
畫家鐘愛她們,通過傳神的刻畫,使她們在藝術上的形象十分高大,那種幽幽怨怨、纏綿排悱惻的情感,從畫作中洋溢出來,直撲讀者的心靈……
歷史證明,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是體現在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身上的。換言之,只有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才能名垂青史。這是因為,人格獨立的首要條件,是要有高遠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否則,便不可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王西京畫作中的諸多歷史人物,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他在包含激情地創作這些作品的同時,也在不斷地高尚著自己的靈魂,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人格。他的目光深邃敏銳,穿透了歷史,也洞察了現實,看清了未來。所以,他愛憎分明,既憂國憂民,又隱忍達觀,時刻都有一種責任和使命感,樂于參政議政;在藝術創作上,他也不茍合世俗,而是獨僻蹊徑,自成格局,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寄托在自己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上,從而將人性的光輝史詩般地再現……
那條虬龍已向山頂躍去
走近王西京,我就走進了一個嶄新的藝術世界。翻讀他的那幾本畫冊,我感動每幅作品都很鮮活。這些里程碑式的人物畫作,有一股強大的藝術魔力在吸引著我,有的使我警醒,有的使我振奮,有的使我悲情得熱淚盈眶……
作為中國畫壇上一位重量級的人物畫家,王西京的藝術表現力,可以說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主要用的是白描技法,即采用變化的墨色和少有的線條組成畫面,勾勒人物常用細線和淡墨等,并能準確、生動地描繪出人物內心情感世界中的亮點,從而營造出詩意交融的典雅圖景。其藝術風格,我認為是精湛、自然、飄逸、浪漫、超然、雅致。
觀看王西說作畫,也是一種藝術享受。只見他時而眉峰緊鎖,時而又氣定神閑,時而又回答我的提問,時而又接電話,時而又聚精會神地拿起畫筆,飽蘸墨汁,在宣紙上潑墨,皴擦點染,擰旋轉滾,勾線發春蠶吐絲,走筆似行云流水,著彩又如同蜻蜓點水……不一會兒,一幅張揚著傳統文化氣息的仕女圖就完成了。畫中的人物是那樣地鮮活亮麗,是那樣地生動傳神,是那樣地富有詩情雅韻。此時此刻,我仿佛看到王西京手中的畫筆,像一條從滄海中游來的虬龍,正在陡峭的巖石上攀爬著,越過寫實、寫意的臺階,又向那寫新的高處——天人合一的山頂上躍去……那輪從碧海中冉冉升起的朝陽,已把大地涂染得一片彤紅……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