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6-04 16:23:0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2007年秋天,廣州雕塑院副院長許鴻飛與亦師亦友的藝術大師黃永玉有個君子協定,陪同老先生到他的故鄉湖南鳳凰城歡度春節。
可元旦剛過,藍、黃、橙、紅氣象預警不斷升級,粵北地區遭遇幾十年未遇的特大冰凍災害。貫通祖國大江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北起湖南郴州,南到廣東韶關,交通嚴重阻塞。成千上萬的車輛進退兩難,數以萬計的旅客滯留在冰天雪地之中。臨近春節,形勢更加嚴峻。許鴻飛每天都要翻閱幾份報紙,鋪天蓋地的消息,一方面是令人揪心的災情,一方面是感人肺腑的抗冰救災報道。從見到第一篇反映廣東駐軍緊急出動,在粵北一線抗擊冰雪的消息開始,他的閱讀視線每天都向抗冰雪戰場的綠色方隊聚焦。他開始想一個問題:作為藝術家,我能為我的祖國和人民做點什么呢?
正月初三,許鴻飛匆匆趕到鳳凰赴約。許鴻飛告訴黃老,他最近在報紙上看了廣州軍區部隊官兵英勇抗擊冰雪的事跡后,總有一種創作的沖動,但還沒有找到突破口。黃老鼓勵他,用平常的眼光看世界,就能尋找到最真實、最感人、最美麗的東西。
幾天后,許鴻飛帶著黃老的囑托飛回廣州。
英雄遍地
許鴻飛一回到廣州,就找來所有能找到的報紙,從上面梳理出一大堆反映部隊抗擊冰雪的事跡。很小的時候,許鴻飛就在課本上讀到過“哪里最危險,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話語,當時以為是一句生動的口號,而眼前卻是真實的寫照。
根據掌握的大量資料,許鴻飛反復在腦海里勾勒雕像的主題和造型,先后打了幾張腹稿。許鴻飛了解到,廣州軍區部隊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重要指示,急人民群眾所急,想人民群眾所想,在第一時間就投入抗災斗爭。軍區領導同志親赴一線坐鎮指揮,先后開設29個現地指揮所,40多名軍以上領導、300多名師職領導連續奮戰在抗災救災第一線。廣大官兵發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挑重擔、連續作戰,先后取得了打通京九高速公路、維護廣州火車站秩序、搶修中南五省區電纜等重大戰役的勝利,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動地的英雄贊歌。
千軍萬馬,風流無數,英雄遍地。許鴻飛想,這是一座博大的全方位的立體雕像,而且是群像,座座都動人心魄。但是,如何以小見大,用最平常的東西反映最閃光的東西,許鴻飛卻費了不少周折。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廣州日報》上看到一張很小的照片:4位在廣州火車站協助地方維持秩序的戰士因勞累過度,站著睡著了。許鴻飛的心頓時為之一震,解放軍戰士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只有超過了人忍耐和承受疲勞的極限,才有可能出現這個特殊的瞬間。也許,這4個站著都能睡著的戰士,就是自己打開創作之門的金鑰匙?
巴黎構思
2月16日,許鴻飛應邀到法國巴黎舉辦個人作品展。從廣州白云機場一起飛,他腦海里翻騰的總是那4位戰士站著都能睡著的影像。
他們是怎樣遂行任務的?為什么這樣疲勞?這樣帶點疲勞的形象展示出來會不會影響部隊的聲譽?會不會給戰士帶來些麻煩?許鴻飛自己出題目,自己回答,反復拷問自己,肯定又否定,否定了又肯定。
到巴黎幾天,他忙得不可開交,可一到晚上,滿腦子又都是4位戰士的形象。他把自己想為4位站著都能睡著的戰士塑像的想法與藝術家們交流,有的擔心很難達到雕像的審美要求,但大多數同行都為中國軍隊一心為老百姓的義舉所感動,鼓勵他打破常規,用獨特的手法再現獨特的瞬間,展示人類共有的美。
半個月后,在完成法國巴黎“肥女人”系列雕塑展覽后,許鴻飛馬不停蹄乘飛機趕回國內。
從巴黎返回祖國,飛機由西向東,許鴻飛面對太陽升起的東方,心里默默地想:“4位站著都能睡著的戰士,我們的好兄弟,你們在哪里?”
尋人啟事
許鴻飛回到廣州,馬上打聽這4個戰士的所在部隊。也就在這時,《廣州日報》在一版刊登了巨幅的尋人啟事,啟事左邊重登了“4個大兵”的照片,下方印有這樣一句話:“春運期間駐守廣州站累得‘站著都能睡著’的子弟兵,你在哪里?”尋人啟事一出,立即引起轟動。有人按照與導讀版面同等面積的廣告進行估算,堪稱中國報業史上最大最貴的尋人啟事。各路媒體以“史上最牛”稱贊此事。
“尋兵行動”一開始,立刻引起了廣州軍區司令員章沁生、政委張陽的關注。他們指示,要把這4個戰士盡快找到,大力宣揚他們的事跡。軍區政治部迅速組織宣傳部門展開各項工作,很快就確認這4位戰士來自某英雄團。有關人員找到他們時,這4位戰士開始有些顧慮,以為形象不好影響了部隊聲譽。當說明來意時,這4位戰士說得最多的是“我們應該做的”、“其他的戰友比我們做得更好”。按照政治部領導的要求,軍區組織宣傳了這4位戰士服從命令聽指揮、依法文明執勤、幫助有困難的旅客、挑戰生理極限連續幾天幾夜執行任務等方面的事跡。
許鴻飛通過與《廣州日報》攝影記者邵權達的交談,更深入地了解到了這4位戰士的感人事跡,更加堅定了為4位戰士塑像的決心。
感動中國
過了幾天,中央電視臺舉辦“情滿中國——2008抗擊冰雪專題文藝晚會”,中央一套、三套、四套節目進行覆蓋全球的并機直播,被老百姓譽為“最可愛大兵”的歐晨艷、黃金華、龍福勇、黃勇茂將走上舞臺,在全國觀眾面前精彩亮相。許鴻飛事先得到了這個消息,一家人早早地就坐在電視機前等候。
晚會開始不久,舞臺的天幕上打出《廣州日報》記者邵權達拍攝的那幅感人照片,巨大的畫面幾乎占據了整個天幕的空間。主持人白巖松指著照片說道:“他太累了,他睡著了,他睡得真香,他在哪兒睡呢?原來他們居然是站著睡著了!這張照片是記者在廣州火車站拍到的。”隨著白巖松動情的話語,4名戰士齊刷刷地向觀眾敬禮,主持人和現場觀眾對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白巖松問:“你們是怎么看到這張照片的?”歐晨艷回答:“當時是2月14日《廣州日報》刊登了一個尋人啟事,上級領導機關和廣州日報社通過好幾天努力,一個連隊一個連隊地尋找,最后找到了我們。”白巖松又問:“我們看到這張照片的第一感受是感動,我不知道你看到這張照片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歐晨艷繼續回答:“上級領導機關和廣州日報社找到我們后,我們心里有點緊張,覺得自己這個樣子與廣州軍區‘嶺南鐵軍’平時的作風要求不相符,覺得軍容不整,有損軍人形象,擔心受到批評。”白巖松動情地說:“這個盹只打了15分鐘,之后他們又投入到救災之中。這張照片起初讓他們感到不好意思,但我們覺得這卻是他們青春最閃亮的一瞬間。”接著,白巖松在音樂和掌聲中,向每位“最可愛的人”贈送了一張專門精心制作的放大照片。他動情地說:“我希望在很多年之后,你們再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依然能夠記得:我們的感動,你們的青春,向你們致敬!”此情此景,也感動了全中國。許鴻飛按捺不住創作沖動,他跟朋友們說,要盡快面對面地采訪這4位戰士,進一步挖掘他們靈魂深處最美最崇高的東西。
初次見面
2008年3月初,在廣州雕塑公園門口,4位“最可愛大兵”首次見到這位長著一副“八字胡”的藝術家許鴻飛。
“我剛從巴黎飛回來,做夢都盼著見到你們!”率直的許鴻飛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見到4位戰士就如見到故人。“我帶你們參觀雕塑吧!”在雕塑公園內,許鴻飛義務當起導游,為戰士們一一耐心介紹。雖然一邊比劃著雕塑作品,一邊介紹它們個中的藝術內涵,但用心的許鴻飛眼睛總是不停地打量著4位戰士高矮胖瘦。
“剛才參觀時我對你們的形體已有了初步了解,但現在可以摸摸你們嗎?”走進公園接待室,許鴻飛冷不防提出的要求,讓在場的人都笑了。得到戰士們的允許后,許鴻飛細心地把4位戰士從頭到腳摸了一遍,像是在品鑒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他的臉上始終洋溢著一股激動的表情。“你們的骨骼長得真好,非常適合雕塑藝術創作。你們身上有中國軍人的氣質!太棒了!”許鴻飛稱贊道。
經過了解,這4位戰士平時都是好戰士,其中3個是黨員,兩個是班長,個個都是訓練尖子。當時該團的團政委方明把他們的成長概括為4句話:一是得益于黨的創新理論的指引,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二是得益于部隊光榮傳統熏陶,有正確的價值追求;三是得益于平時的嚴格訓練,有過硬的軍政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四是得益于抗冰雪斗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的精神動力。
許鴻飛眉飛色舞,雙手一拍,拉著戰士們的手激動地說:“這4條就是雕像的基座,我為你們塑像,其實是部隊這個大學校在平時就塑造了你們,是你們自己塑造了自己。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實在是太偉大了,短短幾年就把普通的社會青年培養成這么優秀的高素質戰士。”
臨別前,許鴻飛還特意送給4位戰士一人一本自己創作的名為“騎自行車的胖女人”雕像畫冊。
激情創作
許鴻飛經過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他的泥巴樣稿有了一種靈性和神采。形似之上是神似,許鴻飛又多次與戰士進行心靈碰撞,并面對面地為4位戰士塑像。
在充滿激情的幾天幾夜里,許鴻飛閉門謝客,吃住在工作室,把自己全部的熱情、靈感、智慧和心血傾注到戰士雕像上。
許鴻飛用厚重的手法勾勒雕像的輪廓,腦海里反復出現部隊官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英雄群像。
許鴻飛忘不了,這4位戰士在廣州火車站完成的任務最多、值勤的時間最長;遇到一些歸心似箭、有急躁情緒的群眾,他們像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樣,耐心說服;他們把部隊配發的食品讓給急需的群眾,晝夜值勤由于勞累過度,在換崗值勤的瞬間,倚著欄桿站著睡著了。
許鴻飛仔細刻畫每一個戰士的形象,并把自己對戰士的情感融進雕像的每一部分。
2008年3月28日,4位“最可愛大兵”應邀到許鴻飛的雕像工作室參觀交流。走進工作室時,大家發現,4個“可愛大兵”雕像雛形已經完成。“你們看像不像自己?”在雛形前,許鴻飛請4位戰士自己一一對照。雖然得到肯定的答復,但許鴻飛卻搖搖頭,連聲說道:“這還不夠!離高標準還有很大距離!”
“今天請你們來,我是另有所圖,我還是那個請求,能否再摸摸你們?”得到允許后,許鴻飛一邊拿捏著4個戰士的皮膚和骨骼,一邊說道“我必須再完善!必須再好好完善!”緊接著,他拿出小刀、錘子等雕刻工具,在雕像雛形上忘乎所以地忙碌了起來。
雖然三月的廣州仍有幾分寒意,但許鴻飛卻大汗淋漓,他完全顧不上用手去擦,一會在戰士們跟前細致地觀察按捏,一會又在雕像雛形前精心修改,全然陶醉在自己藝術創作的世界里。為了修好一個雕像的鼻子,許鴻飛來來回回修改了五六次;為了使4位戰士雕像身上的雨衣更立體真實,如實反映當時雨夜環境,他修改了一遍又一遍……
就這樣,許鴻飛忘我地忙碌了近兩個小時,才停下手上的活。“解放軍是偉大的,我希望以寫實的手法完成這一雕塑,讓后人永遠記得2008年的廣州春運。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還有大量工作,必須繼續努力,精益求精!”臨別前,許鴻飛說道。
作品完成后,許鴻飛請很多同行來觀摩,大家都贊賞雕像神形兼備,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藝術大師黃永玉看了后,非常贊賞。黃老詳細了解了4位戰士的事跡后,欣然為雕像起名為《九天九夜》。黃永玉先生為什么把作品題名為《九天九夜》?那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九”這個虛數表達的意思是很多很多,還有很多很多的官兵在冰封車堵的高速公路上破障開路,還有很多很多的官兵在渺無人煙的崇山峻嶺間搶修線路,他們雖然沒有英雄的稱號,卻襯托著英雄,解讀著英雄。這些英雄,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知道他為了誰。他們的人生抉擇是共同的,那就是為了黨、為了人民、為了國家不怕犧牲、勇于獻身,這也是履行使命的本質要求和至高境界。
延續故事
《九天九夜》問世后,廣州媒體做了大量的宣傳,整個羊城為之矚目。一些黨政機關的干部、社會團體和街道群眾主動給許鴻飛和部隊以及媒體打電話,紛紛要求《九天九夜》走向社會,讓更多人受到教育和感染。有的還專門為此賦詩作畫,譜曲吟唱,廣為宣傳。2009年4月30日,歷時一年的艱苦創作,許鴻飛的雕塑作品《九天九夜》如期在廣州市雕塑公園揭幕落成。
“醒著時,他們是一堵墻,守衛生命;睡著時,他們是一座山,震撼心靈。”當主持人動情地誦讀雕塑下的這首詩時,在主席臺就坐的許鴻飛眼里泛著淚花。“一年的創作歷程里,4位戰士的藝術形象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我。創作這座雕塑的過程,也是我心靈接受洗禮的過程。”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許鴻飛說道。
儀式結束后,4位“最可愛大兵”主動邀請與許鴻飛合影留念。“你們看像不像自己?”許鴻飛高興地再次問道,4位戰士連聲說像,并對他道了一聲謝謝。許鴻飛忘情地說:“雕塑像你們,但更像是中國軍人作為民族脊梁的一種氣質、一種精神。”
在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中,《九天九夜》聳立在廣州雕塑公園最醒目的地方,每天參觀者如云。一些國際友人和海外僑胞都專程來看一看,很多大專院校和中小學生自發地趕來參觀。
和平鴿從藍天飛過,人們抬頭景仰著中華民族的光榮: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陽光下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今天,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始終都視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子弟兵是當代中國最可愛的人。
那4名“可愛大兵”的形象被塑成了雕像,但他們也在為雕像所傳遞的精神感染著、激勵著。他們的故事在延續:第一個人物龍福勇當上了炊事班長,把連隊的伙食搞得有滋有味,連里的干部都說,這半個“指導員”算是選對了,今年他被選送到集團軍司訓大隊學習汽車駕駛,當上了隊里骨干,成為“抗冰雪精神”的積極傳播者。第二個人物歐晨艷作為連隊的訓練尖子,被抽調參加集團軍軍事比武,他一頭扎進集訓隊苦拼巧練,勇奪集團軍營房專業尖子第一名,榮立了二等功。第三個人物黃勇茂當上了副班長,不單自己軍事素質樣樣過硬,而且帶出的兵個個呱呱叫,被戰友們稱為“貼心班副”,今年初他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最后一個人物黃金華去年底光榮退伍了,由于他的“名氣”,被東莞一家企業聘為業務經理,他退伍不褪色,很快在新的崗位上打開了局面,并被廣州亞運會組委會聘為志愿者輔導員。他的老板說:“我這錢花得值。”黃金華講的最多的卻是:“我不能辜負了那座雕像。”
大洋彼岸
今年10月下旬,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應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的邀請前往美國進行正式訪問。徐副主席此行帶去了印有廣州雕塑院副院長許鴻飛的雕塑作品《九天九夜》的中英文明信片。
當地時間10月26日,徐副主席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了題為“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中國軍隊”的演講,引起全世界的極大關注。徐副主席在演講中指出,中國軍隊之所以致力于提高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特別是在國家和人民危難之時能勇挑重擔,根本在于國家、人民利益的需要。我軍是人民子弟兵,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正是因為秉持這樣的理念,中國軍人始終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凡是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都是軍隊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通過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人民給予中國軍隊更多的肯定和贊譽,官兵的責任感和榮譽感進一步增強。徐副主席非常自豪地告訴在座的美國智庫的戰略問題專家,在中國廣州,老百姓自發立了一座叫《九天九夜》的雕像,這是根據一幅照片創作的,真實地再現了去年執行抗雨雪冰凍災害任務時,4名士兵因連續奮戰過度勞累,倚著路旁欄桿站著睡著了的感人情景。
全球主要通訊社播發了徐副主席在美演講的消息。由此,《九天九夜》的故事隨著電波飛向全世界。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