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6-11 09:23:06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wǎng)
見過王廣義的人都有一個感覺:這是一個語言機智、頭腦靈活的人。他總是與時代齊頭并進。上世紀80年代,搞藝術意味著困窘的生活和漂泊。近十多年,當藝術品漸漸凸顯出商品價值時,王廣義從貧困潦倒的藝術家進入到百萬富翁的行列之中。
王廣義的神話
1988年,王廣義畫了三幅毛澤東畫像,這組作品在當時的藝術界引起了巨大轟動,讓他在1989年的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上大出了風頭,也是他以后作品的轉折點和真正的起點。而王廣義最出名的是他創(chuàng)作的《大批判》系列。這個系列描述起來非常簡單:不過是將兩種極端差異的符號———文化大革命中的美術宣傳畫,與在中國乃至世界流行的西方商品的標志,奇怪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因時空錯亂而顯得荒誕的感覺。在藝術批評家呂彭眼中,王廣義是藝術界能清楚地理解到藝術的政治性和策略性的少數(shù)藝術家之一。
談到王廣義,很多藝術圈外人的第一反應是:那是個“很富裕”的藝術家。最近,香港蘇富比舉辦中國及韓國當代藝術專場拍賣。王廣義于2002年創(chuàng)作的油畫《大批判—安迪·沃霍爾》以108萬元人民幣成交,此項拍賣創(chuàng)出了王廣義個人油畫作品的最高成交價。
王廣義的尷尬
不少媒體采訪他時,話題都離不開錢、作品拍賣價格———“我對這件事比較煩。”王廣義說。1986年,和舒秦、栗憲庭等人一起組織了當代藝術的一次重要集會———“珠海會議”之后,王廣義被開除出珠海畫院。失業(yè)、恐慌、貧窮,是他當時要付出的各種代價。但這一段時期,卻恰恰是他藝術上的黃金時期。他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在這兩三年的時間內(nèi)完成的,“我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的源頭,都是在我最貧困的時期形成的,我的思想根源就在那兒。”
當藝術品的商業(yè)價值逐漸呈現(xiàn)出來的時候,王廣義喜憂參半。原因是“當藝術品被拍賣,在錢上產(chǎn)生幻覺的時候,它的危害是:當代藝術所具有的精神上的東西沒有了”。
王廣義的擔憂開始得到印證。當年,《大批判》系列處理圖像的方式,曾經(jīng)十分準確地傳達出了我們這個時代各種極端矛盾的感覺。如今,那些以《大批判》命名的作品幾乎再也喚不起人們視覺上的驚喜和感覺上的激動。甚至有人評價說:當中國繪畫進入到王廣義、方力鈞、張曉剛時代時,所謂的前衛(wèi)藝術家,不過是研制偽裝出一個藝術符號,并將其在一種看似有價值的理論中升華,來掩飾他們本身人生的空虛和作品的空洞貧乏。
王廣義無意引流這樣的“潮流”。但是,這正是這個世界真實的現(xiàn)狀。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