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6-21 15:32:38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2011年7月16日上午10點,“學院工筆”首屆中國工筆畫學術聯盟名家邀請展暨“學院工筆”第二屆全國青年工筆畫新銳藝術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位專家、學者與觀眾、媒體一起共同見證了這一藝術盛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同時也是此次展覽活動的組委會主任,何家英親自蒞臨會場參觀展覽,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中國的工筆畫發展方興未艾
這是一個浮躁風盛行的時代,在眾多的誘惑面前,我們的心思很容易被割裂成各種碎片,導致我們很難去用心思考,很難去用心靈去體驗今天我們生活的時代,這是我們從事工筆畫創作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何家英說,但這并沒有阻礙當代人去研究和探索工筆重彩畫的步伐,今天工筆重彩畫正迎來一個空前的熱潮,究其原因,一方面與許多中老年工筆畫家的帶動和辛勤耕耘分不開,正是他們的辛勤努力使得青年工筆畫家人才輩出;另一方面,諸如中國工筆畫協會,北京工筆畫協會等各種各樣的工筆畫團體及學習班,對工筆畫發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培養大批工筆畫家的同時,也為這些畫家提供了推介、發展的平臺,這是一種非常可喜的現象。
工筆重彩畫的發展前景廣闊
何家英說,在今天一種浮躁風盛行的年代里,有這么多的工筆人在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以平和的心態從事著自己的藝術創作,這應該講是中國藝術一大幸事。正是他們有著如古人般嚴肅的創作心態,用自己的心靈去感知著他所經歷的一切,才使得工筆畫這一藝術形式的表現內容和表達方式日益豐富和延展。同時工筆畫這種繪畫形式給許多的畫家提供了一個豐富的研究和創造的空間和可能,工筆畫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可以將許許多多的中外藝術語言容納為一體。所以,在當前的局面下,工筆畫就形成了一種非常豐富的又兼具有個性化的的態勢,既有著對古老繪畫傳統的繼承和弘揚,又有著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突破和創造。畫家在創作實踐中也有著極大的觀念突破,有的注重色彩,有的注重形式,有更注重意境,還有一些畫家大膽地采用了其它的材料形式,這些都為工筆畫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工筆重彩畫的發展也必然更為廣闊。
純粹學術性是中國工筆畫學術聯盟的追求
何家英說,中國工筆畫學術聯盟的創立就是為了彌補工筆畫在組織上的不足,以往有些展覽在組織方式上要求參展者把作品留下,參展的青年畫家為了獲得美協的會員資格,寧可犧牲自己的作品也要這個機會。但是往往一旦加入了中國美協,出了名、獲了獎之后,就很難能夠再參加這個大展,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出現真空。很多已經出名的人,他們所創作的成果、研究成果沒有能夠進一步出現在展覽中,讓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觀摩。
中國工筆畫學術聯盟就是指向性明確、學術性強的一個組織,通過組織一些展覽進行學術交流,這些已經形成自己面貌、比較成熟的藝術家的作品集中展示勢必會給我們工筆畫家、畫界帶來更加大的促進作用,也勢必會起到了一種積極導向的作用,使工筆畫領域里的人都能夠看到您的最高研究成果,特別有意義。何家英說:“今后我們還會把這些最優秀的畫家或集中的或分散地搞各種各樣的學術展覽,我相信在這樣的一種不為了一種所謂的在某個畫會去獲得一個資格,獲得一種榮譽,或者獲得一個職務等的前提下,純粹的學術、純粹的為了工筆畫藝術的發展去組織活動,應該是這個領域中的人所共同向往和追求的。”
中國工筆畫學術聯盟旨在為青年畫家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本次展覽是中國工筆畫學術聯盟成立以來舉辦的第一個學術性活動,何家英說,在這樣眾多的青年畫家不斷地踴躍出來的時刻,我們的工筆畫組織上有著很多的平臺(中國工筆畫學會組織的歷屆大展都給青年畫家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展現自我的平臺),很多畫家通過這些平臺得到公眾認可,得到了國內專家、學者的認可,同時也使他的作品在這些平臺的交流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中國工筆畫學術聯盟的形成正是順應歷史的發展的需要,旨在團結全國各地的工筆畫學術力量,整合資源,樹立長遠目標和規劃,建立起一個有利于工筆畫藝術健康發展的、務實的、行之有效的運作機制,共同開展各類具有專業性、針對性的學術活動,全國范圍內形成集學術研究、展覽展示、人才培養、交流推廣為一體的藝術氛圍,對于目前中國工筆畫藝術的研究、推廣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