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6-21 15:34:53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wǎng)
作為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天津畫院院長、天津美院教授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的何家英,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對教學相長有著獨特的深刻感受。對于此次《桃李英華——何家英師生作品展》他特別強調(diào),他與此次參展的其他畫家名為師生,實則多為師友之間,師友之情勝于師生名分。
在他看來,有些學生與之相識前已是成熟畫家,其天分頗高,且依各自器識、稟賦而已各具面貌,因緣分相投而于座前屈執(zhí)弟子之禮;有些學生從本科和碩士階段就一路與之隨行,始為師徒相承,其后則另辟蹊徑,令人刮目相看;還有些學生,則是受其教學理念影響,踏實精進,有待歲月錘煉。
桃李英華 同源異彩
在數(shù)十年的教學實踐中,何家英對“教學相長”有著特殊的理解與感悟。他極力破除傳統(tǒng)師徒制的教學模式提出“先悟道,以求形而上之規(guī);繼而外師造化,博涉多優(yōu)”的教學理念;強調(diào)在師法自然中,以真情實感來開闊胸襟和擴大視域;力求通過大量的繪畫實踐,來找尋適合畫家自己的藝術途徑。因而從展出的作品來看,有許多都能看出師承脈絡的相似性,但依然有著具有多樣性的感受和處理手法。如:劉泉義,趙栗輝,孫震生,陳治,張美中,唐超等都顯示出了各自非凡的表現(xiàn)力;而白鵬,趙雨灝,侯昊和蕭素紅則完全脫離開老師的影子而另辟蹊徑;在寫意作品上,陳鈺銘和徐展二人展現(xiàn)了他們在正大之路上所達到的少有的藝術表現(xiàn)力,十分難得。
在創(chuàng)作方面,主要解決作品構思、立意和構圖的基本規(guī)律。讓他們了解構圖的一些樣式,形成規(guī)律性的一種認知,然后創(chuàng)作就有了聯(lián)想,就有了好的構圖,造型時就能夠運用本科生所學到的手法,去完成創(chuàng)作。對研究生的教學上,可以再有深層次的要求,要求他們具備自學能力,自我確定課題,去研究,去深化,尤其在創(chuàng)作當中解決技法問題。然后更多地強調(diào)他們的創(chuàng)作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層面,來看待問題,體會問題,表達事物。
衡中西以相融 權工寫以相合
何家英強調(diào)工筆畫的寫意精神,他認為寫意畫充滿著畫理、畫論這種人性的元素。在何家英看來,工筆和寫意都是手段,二者相輔相成。因而對于工筆畫的創(chuàng)作,還有他持續(xù)深化的理念。他要求學生工寫兼具,全面發(fā)展,寫意畫筆墨基本技法、基本規(guī)律的東西必須傳授給學生,不能讓學生只學老師的一招一式。此次展覽所展示的作品既有工筆也有寫意性的,也正呼應了這一教學理念。但在談到具體教學時何家英表示:“事實上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只起到了學術帶頭人的作用,我們的教學思想是通過我們整個團隊貫徹的,上有我的前輩老師們打下的堅實基礎,下有我們在任教師們艱辛的努力,如我們的系主任顏寶臻和作為我的學生的劉泉義,徐展,趙栗輝,陳治等。
桃李英華的碩果無疑不在表述著何家英無論為人還是為師都以明理為先,在認識上啟發(fā)和影響學生去接觸和開發(fā)寬泛的藝術語言,用博大的胸襟感悟和關懷著他們。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