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7-17 10:22:48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雖說“專精,藝可成名”,但作為一個成熟的畫家,往往手頭的筆,不是一支,而是很多支。像來自中國浙江的陳鈞德,原本是受過嚴格的油畫訓練,畫得一手風格獨具的油畫,但此外,他也是個速寫、素描畫的高手,而且后類作品的數(shù)量,顯然遠比“正業(yè)”的油畫多。
現(xiàn)年70歲的陳鈞德,是上海戲劇學院的教授。他以
油畫久負盛名,其油畫創(chuàng)作風格,傾向于具象和抽象之間,在他看來,作品太過具象就無異于攝影,而且也無法做到攝影的全寫實;至于抽象,也非他所好,最后他想到中國的大寫意和對線條的應用。
他說:“油畫東漸,也只不過是百年的歷史,但在法國的馬提斯(Matisse)作品中,我們卻見到東方才有的寫意手法。此外,中國的繪畫傳統(tǒng)還是以線條為主。能夠在這些方面搞清楚,就不難形成自己的民族繪畫風格。”
速寫是“日記”
那么,陳鈞德是否重油畫而輕其他?也不是。速寫、素描稿是畫家的創(chuàng)作準備或資糧,這位中國畫家說:“走遍名山存畫稿”,存啊存的,最后再從“老窖”里拿出來應用。陳鈞德還引述大畫家畢加索(Picasso)的話說:“就繪畫而言,再沒有什么更勝于最初的速寫了。”他自己也把這類畫作當成是平常的“日記”。
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時,身邊總是不忘帶筆、帶紙,他甚至把所完成的作品,命名為“紙本畫”,顧名思義,就是采用各種材料來畫速寫、素描。不是為了日后展覽,而是一種旅游的記錄和保存。
偏偏采用輕量級的小品
陳鈞德的每一張作品,畫面都非常的飽滿,也就是說,表現(xiàn)題材是絕對可以采用重量級的油畫來完成,但他卻偏偏用輕量級的小品來處理,這不是因為比較容易,而是他發(fā)現(xiàn)了繪畫形式中的另類趣味和美學。
陳鈞德所用的材料很廣泛,包括:炭筆、鉛筆、自來水筆和油畫棒等。
在他看來,和油畫的不同之處只在:每張“紙本畫”,必須在現(xiàn)場立刻完成,有一氣呵成的痛快感。此外,它可以準確地把對象最美好、最精華的部分突顯出來。
隨意性也是陳鈞德的一個追求。例如:在畫人體畫時,油畫的部分是要模特兒坐著或躺著,等到速寫、素描時,他卻要求對方自由地走動,再從中捕捉片刻和即興的美感。
陳鈞德的美術教育,部分是來自精于石雕的外祖父。在他小的時候,外祖父一手抱他,一手揮動手中的創(chuàng)作工具創(chuàng)作。那些震耳欲聾的擊石之聲,很早就打進幼小的心靈。
看到外祖父那么辛苦,使他深深了解到:藝術的創(chuàng)作是要付出艱苦卓絕的代價。另外,他也相信,畫家自己必須要有真誠的感受,才能去進一步打動觀賞者。
畫黑瓦白墻的古代建筑群
陳鈞德曾經在安徽南部畫黑瓦白墻的古代建筑群,為了得到最好的視角和畫面,不惜冒著失足跌落的危險,爬到景物對面的一個破屋頂上去畫畫。最有趣的是,他為了獲得最好的顏色,每年都要到天目山去做一周的逗留。
他說:“人家提到我的用色大膽,其實是完全拜大自然所賜。我的色彩靈感,是和天目山秋天的紅杏樹有關。每年11月的其中一個星期,這里的樹木有紅有綠,顏色非常強烈卻不俗氣,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有人說,陳鈞德從80年代開始,就愛以飽滿、直率的筆觸描繪天空、土地和陽光,之間穿插出現(xiàn)的是各國的景物和民風習俗,其中包括他畫新加坡的作品。這些大部分是他的“紙本畫”。
陳鈞德所用的材料很廣泛,包括:炭筆、鉛筆、自來水筆和油畫棒等。
在他看來,和油畫的不同之處只在:每張“紙本畫”,必須在現(xiàn)場立刻完成,有一氣呵成的痛快感。此外,它可以準確地把對象最美好、最精華的部分突顯出來。
隨意性也是陳鈞德的一個追求。例如:在畫人體畫時,油畫的部分是要模特兒坐著或躺著,等到速寫、素描時,他卻要求對方自由地走動,再從中捕捉片刻和即興的美感。
陳鈞德的美術教育,部分是來自精于石雕的外祖父。在他小的時候,外祖父一手抱他,一手揮動手中的創(chuàng)作工具創(chuàng)作。那些震耳欲聾的擊石之聲,很早就打進幼小的心靈。
看到外祖父那么辛苦,使他深深了解到:藝術的創(chuàng)作是要付出艱苦卓絕的代價。另外,他也相信,畫家自己必須要有真誠的感受,才能去進一步打動觀賞者。 陳鈞德個展詳情:
日期:已經開始,將展至12月23日
時間:上午11時30分至晚上8時
地點:興藝畫廊(290 Ochard Road #05—28 百利宮)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