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都市生活
毛雪峰,新疆重彩山水畫的創立者,甘肅臨洮人,現居北京。1989年就讀于新疆藝術學院美術系。1997年畢業于北京畫院研究生班,先后修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及中國國家畫院高研班、精英班。從師舒春光、王文芳、石齊、周韶華諸導師,二十多年來致力于新疆山水畫的探索實踐,堅持對西域大美的深度開掘和表現,創立新疆重彩山水畫,是中國西部山水畫題材的開拓者和踐行者。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并在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或獲獎。在中國美術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銀座、臺北美術館、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美國馬瑞埃塔大學和全國各地多次舉辦個人展覽,進行學術交流。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百杰畫家”、“中國山水畫200家”。2009年被評為全國當代30 家最具學術價值與收藏升值潛力的山水畫家。2010年中國文聯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頒發其“文學藝術杰出成就獎”。2013年被評為“全國四十位最具創新國畫藝術家”。獲聯合國“國際和平年藝術大獎”、“美國第35屆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國際金獎”、“亞洲中國畫巡回大展金獎”、“當代國際水墨畫大展沙龍獎。”
歷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書畫院首任院長、全國當代山水畫大展組委會副主任,現任中國西部畫院院長、中國西部山水畫院院長、北京雪峰藝術館館長、民進中央開明畫院理事兼新疆開明畫院院長、北京大美西韻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定西師院美術系特出兼職教授、香港藝術研究學院客座教授、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山水畫研究所副所長及研究員、江蘇國畫院特聘畫家、《中國西部美術》主編、日本國藝術院特聘教授、香港國際畫院藝術顧問、中國民進新疆區委文藝委委員、揚州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美術》、《江蘇畫刊》、《中國畫》、《美術觀察》、《書與畫》、 《美術家通訊》、《中國書畫報》、《美術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歐洲時報》、《紐約時報》、《中國書畫報》、《中國藝術 報》、《中國文化報》、《國畫家》、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對其藝術成就均有專題報道。名輯《中國美術年鑒》、《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新疆藝術五十年》、《西北五省國畫百家》、《臨洮縣志》、《新疆通志》、《中國大百科全書丨新疆卷》、美國《世界名人錄》等辭書,出版有《毛雪峰書畫集》、《毛雪峰畫集》、《毛雪峰新疆重彩山水畫集》等多部專集。
中國著名畫家毛雪峰先生應邀隨中國藝術代表團于2013年3月21日在美國第35屆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展出了近年創作的中國新疆重彩山水畫新作,頗受關注和好評。
展出的重彩作品《新疆五彩系列》、《夢幻古城》、《大漠胡楊》、《秋韻 阿爾山》、《喀納斯》以強烈的現代構成形式和色彩的張力及真實的自然情感打動人心和觀眾。其獨特的筆墨色彩語言表現了新疆西域山川廣袤無垠、 博大雄渾的大美神韻,使人有如跌落在藝術家創造的夢境里,領略生命的律動和大自然的震撼!許多國際友人和藝術家表示十分喜愛這樣的中國繪畫作品。
據悉,參加本次博覽會的藝術家有來自全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盛況空前。經評審,毛雪峰榮獲第35屆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國際藝術金獎。
博覽會結束后,毛雪峰先生又應美國俄亥俄州馬瑞埃塔大學邀請,于3月30日來到該校舉辦畫展和中國藝術講座。毛雪峰繪制的四十幅新疆重彩山水作品又一次向人們展示了壯麗新疆的絲綢之路風光。他的藝術演講《閱讀美國》和《中國水墨與西方色彩之吻》引起了師生陣陣掌聲和贊嘆!
馬瑞埃塔大學副校長理查德·丹佛先生主持了開幕式。校長約瑟夫·布魯諾先生致詞,他談到:“今天是馬瑞埃塔大學建校170年來第一次邀請中國著名畫家毛雪峰先生光臨本校舉辦中國畫展和藝術講座,我們十分高興地看到了毛雪峰先生繪制的中國畫彩墨作品,非常精彩!這是我們的榮幸!地球是人類的家園, 藝術沒有國界,藝術是人類智慧和靈性的寫照。毛雪峰先生站在了人類藝術的高度將中國古老的傳統繪畫藝術與西方色彩審美巧妙融合,高度提煉,大膽創造,向美國人民展示了精美的藝術,使我們更易于認識和欣賞中國的繪畫。中國繪畫是古老而偉大的藝術,毛雪峰先生在我校舉辦展覽和藝術講座將進一步加深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和文化交流。毛雪峰先生將成為我們的老朋友,也成為馬瑞埃塔大學中美文化的使者……愿我們所有的美國朋友,同學們有機會去中國,傾聽中國藝術家更多發自心靈的圣歌吧!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中國朋友來美國交流……”
毛雪峰先生還現場作畫,介紹中國畫創作的藝術特點,并向馬瑞埃塔大學捐贈了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供長期收藏陳列。校長一行還陪同參觀了藝術系師生展覽、圖書館等。
展覽結束后,約瑟夫·布魯諾校長向毛雪峰先生頒發了作品收藏證書及“中美文化使者”榮譽證書。校長夫人黛安·安魯諾和教務長馬克·米勒分別贈送了紀念品,以示謝意和友好!
毛雪峰先生現居北京。他在新疆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絲綢之路的歷史輝煌和新疆大自然的壯美風光幵啟和成就了他的藝術人生。二十年來, 他特立獨行,走遍了天山南北,致力于新疆山水畫的探索實踐,堅持對西域大美的深度開掘和表現,堅持傳統和現代、抽象與具象、水墨與色彩、 工筆與寫意及中西藝術的融合,從風情的再現過渡到精神的表現,創立了新疆重彩山水畫,是中國西部山水畫題材的開拓者和踐行者。
“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中華文化的發展必須融入世界文明浩浩蕩蕩的洪流中去。我們應當把握機遇,推動中國藝術走向國際,走向未來。”毛雪峰如是說。
2013年4月6日于美國俄亥俄州 夢洋魯定博士
新疆古稱西域,地處絲綢古道,地域遼闊,風物殊異,有浩瀚無垠的大漠,有炎熱崢嶸的火洲,有蒼蒼茫茫的草原,有巍峨晶瑩的冰山,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新疆土地遼闊,民族眾多,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多種文化融合的地方。由于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西域文化,同時又受到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影響,從而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的社會面貌和特有的地域特色。新疆的地緣文化特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多民族、多宗教文化融合的典型,在當今世界文化之林熠熠生輝。新疆又是一個天然的世界地質博物館。昆侖山、天山、大漠戈壁、大河大水、草原綠洲及人類四大文明交匯的人文景觀構成了新疆獨特的藝術魅力。新疆是藝術資源的“寶藏” ,新疆是中國山水未開發的處女地,在這里隨手抓一把泥土就能捏出藝術的汁液!
畫好新疆,就能描繪世界——這是新疆山水的宣言。
新疆占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 。但一部中國山水畫史卻沒有新疆的畫卷和記載,令人遺憾不已!由于新疆山水不同于傳統山水的特質,也不同于中原江南山水的特質,古人沒有畫過,現代人畫過的也不多。在中國山水畫的歷史演進中,在傳統技法和理論體系方面都沒有現成的范本可供借鑒,更沒有前人的路可走。作為置身新疆西域大漠的山水畫家,我們有責任和使命開創新疆山水畫新的表現形式,在新疆獨特的地域特征和豐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礎上,吸收、借鑒古今中外一切優秀藝術文明成果,探索發現并創造新的筆墨程式和藝術語言,“融合古今,折衷中西,繼往開來。”這是我們明智的選擇和目標。
曾有大哲賢人曰:“倘取唐風宋韻,摻和敦煌燦爛色澤,把握地域特點,或能創造出新的中國畫,這是一條挺寬的路子……”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如何貼近時代,深入生活,發掘精神內涵,創作出既反映時代精神又打動人民的精品力作,長久以來一直是美術家的藝術理想和社會責任。新疆山水畫的創作目前必須進入現實主義發展階段和表現階段,要從繪畫的地域性、民族文化性、視覺性、原創個性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首先要重視寫生,重視生活對當代新疆山水藝術創作的品質提升和技法探討及形式美的再創造。“越是民族先進的,才是世界的。”要在繼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有勇氣、有膽識,超越舊有的傳統思維,產生新的理念和新的表現圖式,創造出既有時代風貌,又吻合東方美學特征的崇高壯美、靜穆雄渾境界的新疆大山水。
創造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原創是藝術永恒的生命。發展才是硬道理。新疆山水畫的創作更要立足時代,全方位關照,以大視野、大思維、大格局、大氣象的東方美學思想,體現當代“中國氣派”和“西部精神” ,強化生命意識、西部悲壯意識、宇宙意識和原生態的大美意識,要從風情的再現拓展到精神的表現,增加人文歷史的縱深感,即從精神的本源上獲得對生命特質的感悟和理解,以原創的精神拓展藝術空間的再創造、再發展,從而構建新疆大山水畫創作的研究和理論體系。
新疆是我根植藝術創作的沃土,雄性壯美的新疆是我的第二故鄉。二十多年來在探索創立新疆重彩山水畫研究方面,本人形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一、強調地域的獨特性,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直接與大自然對話,是進行新疆山水創作的先決條件。縱覽古今,一個畫家的成功和風格的形成,首先是對本地域的研究,創作的開始都離不開作者自身生活和地域環境的影響,因為藝術創作最重要的是對題材的收集、加工和整理、提煉。新疆最大的創作優勢就是對地域特色的把握和表現。所以更加貼近生活,珍惜自己來自對自然和地域生活的生命體驗,以全新的技法傳達全新的感受,則是創造在其中了。
二、保持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注重對色彩的切入。新疆是大自然神奇絢麗色彩的天然合成,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地質地貌特點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和發現,因此在新疆山水畫創作的要素中,色彩是僅次于造型的第二大要素。舉世聞名的敦煌藝術,震撼靈魂的克孜爾千佛洞、燦爛文明的新疆阿爾泰山巖畫、石窟及各民族的服飾、宗教建筑、圖案、民間藝術等,都是壯麗色彩的構成,也是我們各民族多元文化藝術的本源。所以,新疆山水畫創作對色彩表現的理念要更加強烈,要突破傳統約束和偏見,注重對自然絢麗色彩的感情描繪,廣泛吸收中外民族藝術的營養。在新疆重彩山水畫創作中,本人力求強調筆墨寫逸之氣,從隨類賦彩到以情運色,作為表現手段對傳統意象色彩進行現代化創新,著力改變傳統繪畫色彩的片面狀況,努力達到傳統與現代、水墨與色彩融合,使畫面變得真實、層次豐富。
三、重視圖式構成,創造具有時代感的形式美。當形式服務內容時,勢必要對傳統圖式力求突破,這是新疆山水畫創作面臨的又一嚴峻考驗。重在表現,更要發現,沒有發現就沒有藝術的創造。由大沙漠、大戈壁、大綠洲、大山脈、大河大水構成的新疆,其獨特神秘的異域風光有別于全國任何地方。她猶如蒙著面紗的維吾爾少女,給人以神秘,給人以向往!所以,新疆山水畫的創作要樹立縱覽全局、全方位觀照的理念,大視野、大開局,南北縱橫、宏觀把握、微觀表現,盡精微、致廣大,以宇宙意識、生命意識、民族文化精神提升整體創作水準,注重表現更要發現,貴在創造,才能創作出新疆山水的大美境界!
意境是作品神韻和靈魂的體現,“繪畫者,文之極也。”每一個畫家決定自己藝術價值取向和選擇時,其創作智慧深深地植根于深層的“文化心理結構”中,文化的自覺可以成為一個畫家價值取向朝著一個終極目標前進的命定的力量。新疆是人類四大文明的交匯之地,除獨特的自然景觀外,其人文景觀和豐厚的民族歷史、文化積淀,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富礦”。面對當前全國藝術創作對文化的普遍缺失,使得中國畫創作功能快速減退,新疆山水的創作要對多民族文化遺產深入地挖掘研究,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探求人類藝術的普世價值和共同點,要有文化理想和創造有理想的文化,強調畫家要有文化力和文化的表現力。文者,化也,文而不化等于不文。要保持畫家人格和思想的獨立性,克服“只知有漢,不知魏晉”的嫌疑。繼承民族大文化傳統、倡導民族大文化精神,應是新疆山水畫創作的文化根基。
中國西域是畫家們神往的地方,因為這里能產生藝術靈感,達到藝術的高度和神韻——因為她保持了原生態環境,人和大自然的和諧相處。保護生態環境,是當代藝術作品永恒的主題。二十一世紀是創造的世紀,也是藝術百舸爭流的時代,堅持傳統與現代,抽象與具象,水墨與色彩及中西方藝術的結合,創造“中國氣派”的新疆大美山水,弘揚“西部精神” ,不僅是新疆本土畫家的神圣使命,也是偉大時代對全國山水畫家的歷史召喚!我們期待一個既有傳統功力又不固于傳統,既有生活深度,又有現代意識的畫家群體——新疆大山水畫派在中國畫壇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