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君壽與《中華騰飛圖》合影。此畫高3.65米,寬1.45米,由五只在烏云密布的天空下翱翔的雄鷹和蒼山河流構成,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 賈天勇 攝
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 賈天勇)3月29日,著名印尼華僑畫家君壽在其北京寓所中完成了巨幅畫作《中華騰飛圖》。此畫也將作為今年即將開始的君壽書畫歐亞巡回展的主打作,同時也是畫展中最后一張創作完成的作品赴印尼、新加坡、泰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巡展。
君壽1961年生于北京,滿族人,曾得李可染、啟功、溥任等名師指導,精于巨幅寫意,常作蒼鷹、古柏、秋荷,其作品博采古今眾長、激情奔放、是中國當代畫壇的突出代表。
當日完成的《中華騰飛圖》畫高3.65米,寬1.45米,由五只在烏云密布的天空下翱翔的雄鷹和蒼山河流構成。對于此作,君壽在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這張畫是自己繪畫生涯中最滿意的一張,把神鷹、烏云、長空、萬里江山融為一體,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
“峰高無坦途”,君壽說,背景是烏云而不是晴空,是這張畫的靈魂,這是以物喻人,平淡的天空不會給人以力量和激情。鷹就是要在暴風雨來的時候,不畏艱險,搏擊長空。
君壽專注于畫鷹已有三十余年,北京的很多郊區,外國的很多自然保護區都有他的足跡。“有時在印尼時一住就是一個月,為了專門看鷹,看各種各樣鷹的神態”。
他表示,現實中的鷹比較小,比較單薄,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思考,我在寫生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夸張,把翅膀部位拉長夸大,這樣能更好地表現鷹的巨大神力,鷹才能沖破云端。為了達到心中的主題,就要創新。
君壽此次個人畫展計劃今年年中首先在印尼舉行,隨后還將陸續在東南亞和美歐多國舉行,由山水、人物、花鳥等各主題作品三百余張組成。
“我想把宋元以來最精湛的東西盡可能的保留,而且還要發揚”,君壽表示,自己身為中國人,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還要發揮自己華僑身份的優勢,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介紹傳播到海外。此次在歐亞辦巡回展就要突出一個重點,就是宣傳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