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對傳承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近日,由首都圖書館和作家出版社聯合主辦的“《讀字》——發現漢字之美”主題講座在京舉行。《讀字》一書的作者謝飛東、聶暉做客“首圖講壇”,與現場近200名讀者分享了漢字之美及該書的創作感受。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讀字》把中國漢字的構形奧妙、字義意味及與特定漢字相關的歷史故事進行了別致的梳理,謝飛東、聶暉將自己對漢字的癡迷和熱愛傾注在該書中,希望感染更多讀者了解漢字的起源與發展。在此次講座中,二人從我國最早的漢字——甲骨文談起,重點描述了漢字的形、音、義之美。在他們看來,漢字的形具書法美,講究造型布局,漢字的各種字體雖形狀各異,卻有著審美上的共性。漢字的音具音樂美,富有韻律節奏,不少漢字的發音都具有表情性和表現力。漢字的義則具哲理美,蘊含思想內涵,許多字都隱藏著值得細細品味的人生哲學。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手機、電腦等終端的輸入方式正逐漸削弱人們對漢字的辨識和應用能力。首都圖書館舉辦此次《讀字》圖書分享會,正是希望發揮圖書館傳播知識和文化的作用,增強公眾對漢字的了解和對民族文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