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發現漢字之美”主題講座在首都圖書館舉行。新書《讀字》的兩位作者聶暉、謝飛東,與現場近200名讀者分享了創作感悟,以及漢字中隱藏的國人哲學。
近幾年來的國學熱,也帶動了大家對于漢字的熱情。河南衛視與愛奇藝近期還推出了《漢字英雄》欄目,邀請于丹、張頤武等學者講解漢字知識。由作家社出版的《讀字》一書,追溯了中國漢字的起源、演變過程和含義變化等,全書講解了240字根和4000文字。
講座中,聶暉女士以一曲古琴曲《流水》開場,從琴曲入手談到了“琴”字的演變過程及其相關歷史故事。隨后,另一位作者謝飛東則從甲骨文開始講起,向讀者介紹了歷史上關于漢字的著作,比如漢代的《說文解字》、清代的《康熙字典》等。
談到鐘愛漢字研究的原因,謝飛東說:“我覺得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它的根是文字?!彼M麖钠纷x文字中,去品味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