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景行——馮大中藝術展”學術研討會節選(中國美術館)
作者:汲平2011-06-13 16:00:00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林凡——著名藝術家、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
我看馮大中畫的老虎是很過癮的,中國人對這個題材的表現到他這產生很大的變化,現在很多人都效仿馮大中的老虎,我覺得馮大中是開了一代風氣之先河。
馮大中畫的山水畫也與別人不一樣,他的作品已經跨入一個新的領域。很多畫界的朋友看了他的作品都覺得他將傳統與當代進行了很好的融合。我們中國是一個強調線描的國度,馮大中的作品把線和當代的感受結合在一起,把西方和的東方的表現手法結合在一起,搞得非常到位。他把整個生活里面想象到的風景,想象到的松樹,想象到的風餐雨露表現得非常好。
一個展覽能夠開風氣之先,把整個時代立出來是很不容易的,馮大中確實做到了。
劉曦林——著名藝術評論家、原中國美術館學術部主任
虎是中華民族非常熱愛的形象,虎有生氣,在馮大中出來之前,有人問我,誰畫虎最好?我說沒有。陜西和山東老太太的布老虎最好,她們把那種王氣做出來了,造型和色彩夸張艷麗,畫家怎么樣比啊?但是看了馮大中畫的虎之后,把我這個斷言打問號了。
夏碩琦——著名藝術理論家
馮大中的作品是大制作、大氣象、大境界,頗有范寬的味道。我覺得這些畫對我們時代來講是振奮精神的,是和泱泱大國時代精神相共振的。
多少年來,在畫壇上,一直呼喚力作,什么是力作?當年有各種各樣的理解,我覺得馮大中的作品是力作的一種樣式,所以,我對他的山水畫很欣賞。
另外,談到畫虎的問題,他對于虎的研究、觀察所下的功夫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中國文化里面,虎文化滲透到生活的所有細節中。比如說,要贊揚一個小孩,說虎頭虎腦;文臣是虎臣,大將是虎將,總之,虎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概念,成為一種審美對象或者是價值判斷。馮大中所表現的虎的貢獻是自然之美的呈現,虎作為宇宙的精英,上帝的杰出創造,被他畫得非常美、自然。但是,除此之外,我覺得他的作品還包涵一種畫像、一種文化精神。他把虎抒情化,看他的虎具有親情,又有母子之愛,還有友情,還有愛情。虎作為自然的生物、動物,有兩面性。一種就是它所謂的陽剛、雄風這樣一種壯美;另外一種是殘暴。馮大中先生著力表現的是虎所蘊含的人文方面、精神方面的特質。這就提醒我們,繪畫畢竟是要畫人的,要不然就缺乏深度。
唐輝——《榮寶齋》主編
馮大中先生應該說是當今畫壇乃至中國藝術品市場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畫家。他的作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技法。說到馮先生的畫離不開技法,他的作品在技法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這個高度應該是引領了當代工筆、寫意或者是工寫結合的作品的創作。他對技法的研究超出了一般畫家對于技法的理解,投入研究的時間和深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第二,傳統的功力。這個功力體現在畫面所呈現出來的動人的境界中。
第三,對于生活的觀察、生活的理解和升華。他的作品不是以虎畫虎,實際上畫的是語境,他對于意境的營造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第四,對于創作全身心的投入。沒有一個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百分百的付出,畫面所呈現出來的東西都是寥寥數筆,片面談筆墨情趣的作品是遠遠不夠的。他的作品是大境界、大的畫面,他所投入的精力讓觀者感到震撼。
第五,創作的背后所呈現的境界體現了當代提倡的和諧之美,自然與動物的和諧。
李魁正——藝術理論家
大中是我的朋友,是我的同道,他的作品塑造了威嚴,謳歌了善美。看大中的心性之虎,給我的感覺是恢弘之氣,和諧之境,仁義之情,平和之心。
虎雖兇猛,但是在藝術家的眼中卻是一個美獸。虎所以列為12生肖之一是因為它是一個善獸、吉獸。所以以之善,以之為吉,因為它有王者之氣,磅礴之象,力量之軀。它威而猛,健而壯,也是美、善、吉的象征。畫虎自古到今沒有間斷過,畫虎不乏其人,大中先生以虎為題材的創造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造型嚴謹而不板滯,刻畫精致而不匠氣,有美善之神韻,仁義之性情,可以說是形神兼備,格調輕松。
第二,他的作品是工寫兼施的代表,兼工帶寫,亦工亦寫,他多變的勾皴擦點,筆墨豐厚潤澤,有很強的立體感,厚而不滯,灰而不臟。因此,作品有恢弘、蒼茫、開闊、深遠的氣象。
第三,格調意境和諧統一。他的山水畫有一種蒼茫感,迷蒙感,詼諧感,和美感。他的畫都是中灰色調,遠看是灰的,這一點是大中視覺審美的點,他不過分強調力度感與對比關系,而是注重灰墨的層次變化。
再就虎而言,他也是以淡墨為主,淺絳施色為輔,使虎與畫面和諧統一,減弱了明暗對比度,給人一種和諧的美。畫面傳達的是大自然與生命的和諧理念,回歸大自然的宇宙意識。這就是他的視覺審美格調,灰而雅,文而靜,深而遠。
第四、人性化與象征性。他的虎去掉了兇殘,賦予了溫和;去掉了幾分霸氣,賦予幾分謙和;去掉了幾分狂暴,賦予了幾分善美;去掉了幾分野性,賦予了幾分理性,因此很具有觀賞性。大中的虎有象征性,給人以浩然氣,威嚴像,俠義性,友善情,獸中之王的王者之象,王者之氣,王者之性。
尚輝——《美術》主編
馮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山水還是老虎都有一種空靈、灑脫的感覺。他追求那種堅實、凝重、蒼茫的審美感受,這樣一種審美追求決定了他的畫法。我對于他的藝術作品有兩點比較深刻的感受。
第一、 畫的是生命之虎。他的作品改變了我們美術形象中概念化、雷同化的東西,把自然的真情、真性呈現給大家。
第二、 筆墨之虎。在筆墨的特殊處理上,能夠畫出工寫結合的毛感,這是令人驚奇的。今天的很多工筆作品,它的缺點是雖然“工”,但很死板。這些作品完全是用一種西畫的觀察方法來處理,來體現造型,但又是通過筆墨去完成面的表現,語言模式的改變對于虎這個題材的表現是一大創造。馮先生用西式的語言和方法,呈現的是中國人儒家思想的溫柔敦厚的品質和個性,這也他在當代工筆畫發展過程中的貢獻。
第三、這些山水作品體驗的不是江南文人山水的空靈、灑脫或者是帶有田園農耕的意趣,那是空谷恢弘而凝重的山水,可以傾聽到虎的鳴嘯之音。
賈方舟——著名藝術評論家
馮大中作為一個藝術家,首先,他的藝術是深植于他的本土。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北的土地養出這樣的藝術家,他實際上是真正的立足在自己的生存的土地上,表達自己這塊土地最美的,最深厚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他把東北最重要的自然之美抓住了,他的藝術上能夠成功和他這樣一種立足于自己能夠看到的,能夠體驗到的東西有關,不是間接來自于傳統,也不是間接來自于別人,而是來自于自然本身。
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的山水不是從傳統格局走出來,像《介子園畫譜》那樣,而是在生活中體味筆墨。他的老師是生活,是自然。他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寫生在他的藝術當中應該是特別重要的手段。
我認為應該從藝術史的角度來評價馮大中,他的作品是貫徹寫實主義的成果。馮大中在中國畫中以筆墨去表達形象的探索中達到了一個高峰,這一點沒有什么可懷疑的。至于談到虎,我總結是兩點,一是生命力。過去的虎都是象征性的,或者只是表達虎本身的威猛、強悍,亦或是用來辟邪、賑災。但是,馮大中畫的虎不是這樣的,而是人性化的,不僅是人性化的而且是個性化的,實際上虎是畫家的自我寫照。在他的虎里面看不到虎慣常有的威猛,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我覺得這正是他的虎不同于以往所有虎的最重要的特點。
另一個特點,他把一種動物用最美的方法表現出來。在動物當中,虎是最完美的一種。比如說,豹子,頭太小,身軀太大,腿太長,從形態上不完美;獅子也是,頭太大,比例失調,腿太短。虎里面只有東北虎比華南虎還要完美,他的體型和腿的長度在動物之中是最完美的。
趙力——博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理論家
馮先生的作品對于我這一代人有很強的視覺性,他的創作不是特別拘泥于具體的筆墨、具體的色彩和技法。當然,從他對八大山人作品的臨習來看,他對于傳統是非常熟悉的。所謂不拘泥于具體的筆墨是指作品始終以視覺的欣賞、意境的營造為核心,而不是為了筆墨而筆墨。這樣的作品更貼近當代人的經驗和體會,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會具有當代的形式語言和審美的可能性。
他的創作從開始就有獨特的繪畫資源,比如畫虎,畫山林,畫東北的丘壑或者景觀,與東北的地域性有著密切關系,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近期的創作已經開始跳出了地域性資源,這些作品帶有更大的概括性和提煉意識,意境更加深遠。
成佩——博士、《美術之友》執行主編
馮大中的畫虎藝術之所以走向至高境界的重要特點是:
第一,他的工筆具有寫意性,第二,他的寫實具有精神性。
寫意性主要是表現在用筆和用墨的方式上,也表現在構圖的樣式上。在《驚夢》、《夢鄉》這樣的作品中,他把虎的寫實和山云的寫意結合非常好,把小的主題和大的環境結合的很好,讓整個畫面有悠遠的感覺,接近文人畫的意趣。題材在這些畫作里并不是最為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國畫的表述方式——象征的手法、人格化的手法,就像松、竹、梅、蘭所蘊含的意義一樣。他的作品不僅僅局限于刻畫虎本身的威猛或者情態,最主要的是這之中貫穿著中國文人畫的意趣和指向性。
這個精神性主要應該是說,對于虎的神態和神情的表現。這樣才能使純自然的對象走向真正的象征的意向。強調工筆寫意性,也使他的作品走向現代性的境界。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