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遠:海到盡時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在紀念劉海粟先生誕辰110周年研討會的發(fā)言
作者:汲平2011-06-02 12:48:08 來源:人民網)
馮遠(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紀念劉海粟先生誕辰110周年研討會
時間:2006年3月16日下午
地點:炎黃藝術館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主任):
今天我們在此舉行研討會,討論劉海粟先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成就,在中國近代畫上所作出的貢獻,劉海粟先生是中國20世紀最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藝術創(chuàng)造家、藝術活動家之一。他和徐悲鴻先生、黃賓虹先生一起為中國20世紀的藝術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劉海粟先生的作品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的作品在北京展出機會并不是很多,最近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一次規(guī)模很大的上海劉海粟美術紀念館的藏品展覽,并且有詳細的劉海粟先生生平、藝術活動資料陳列。
今天在這里又舉辦了常州劉海粟美術館的展品,總共有19件展品,這使我們對劉海粟先生的藝術生平、藝術活動的了解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為本次研討會也準備了一些文字、圖片方面資料。在北京研討劉海粟先生的藝術,這么大的規(guī)模也是第一次。今天到會的有美術界領導、美術界藝術家、理論家、新聞記者、藝術收藏人士。
本次大會現在正式開始,現在有請馮遠先生做演講。
馮遠(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離開美術館之后到了中國文聯,去了5個月,先后做了13個藝術家的百年誕辰活動。中間既有戲劇家、音樂家、舞蹈家、美術家,比如像徐悲鴻先生,還有攝影藝術家及其他藝術門類老前輩90年、100年、110周年的誕辰活動。每次參加類似這樣的活動非常感慨,美術家由文聯、文化部,從國家層面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高層次的百年誕辰活動不多。作為中國美術史上的晚輩以及后人,有責任愛護歷史。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們不能珍重和愛護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這是很可惜的。因為這個原因,因此我應該參加劉海粟先生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活動。研究劉海粟先生的論文、撰著,以及為他所寫的文獻資料相當之多,我本身不是從事理論研究的,只能從我的角度代表中國文聯發(fā)表一些想法。
劉海粟先生是我國美術界的前輩,是我國近現代美術教育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這已經受到了整個中國美術史尤其是近現代史的肯定。作為一個杰出的美術家、教育家、美術史家,早在1912年10月以16歲的年齡和當時幾個同學創(chuàng)辦了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院。凡是從事美術研究的對這一段歷史都非常清楚。作為年輕人他所擁有的革新精神,以及主張解放思想、反對束縛個性,以及他所帶來新的藝術思潮,他被當時提倡旅行寫生,特別是在教學課堂中首先使用模特、首創(chuàng)男女同校,這在當時作為一個大膽創(chuàng)舉,這也是早有定論的。他當時受到封建衛(wèi)道士的圍攻成為一個公案,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年輕的劉海粟勇于捍衛(wèi)自己藝術理想的信念,敢于堅持真理,毫不妥協(xié)地為了維護自身、維護藝術尊嚴斗爭,最終獲得全社會的認同。1919年到日本考察日本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回國之后積極推廣、應用,并且創(chuàng)建了天馬會,也創(chuàng)辦了最早的美術刊物。可以說從中國的美術教育成建制有史以來是最早的,他是最早轉口日本,把西式的教育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開辟了一個先河。所以他在歷史上的功績受到后人的肯定是當之無愧的。
劉海粟先生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積極推廣者,在沒有到達歐洲之前,曾經以一個中國的東方人從事油畫創(chuàng)作,同時也沒有近距離觀賞西方油畫藝術,當時就以《前門》作品參加了法國巴黎秋季沙龍。當時像劉海粟先生這樣的參展作品,在整個中國跟歐洲文化交往中間是鳳毛麟角,也是第一次跟一批歐洲藝術家的作品登堂入室,同時展出。
1929年他受蔡元培先生推薦,作為一個特派員到歐洲看了看。他提出以現代藝術為中心,追溯近代藝術蹤源,增進對現代藝術的認識。令人非常感佩的是,他作為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年輕人,對歐洲藝術欣賞但并不是盲目的崇洋。他保持如此的開明態(tài)度,在今天來看也是非常的有益。而且還以后來的作品入選了當時的法國秋季沙龍和蒂勒黎沙龍,受到了當時法國美術界的好評。這個好評更多是因為當時不多見的東方藝術家油畫藝術在巴黎展出,但這畢竟是開始中國近現代藝術跟西方文化藝術交流的先河。
他的交流非常廣,據同時代的藝術家回憶,他曾經跟畢加索、馬蒂斯等等都有交往。當時西方人以為日本畫是東方藝術的代表,他非常焦慮,而且多次寫信給國內的政要,寫信給中國當時駐法的公使,要求積極推動中國跟西方的藝術交流。因為這是誤解,很多西方人認為東方意識的代表是日本藝術。當時受到國民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使得他有機會率團、率領展覽到德國、瑞士、荷蘭等地舉辦中國現代美術展。這才有機會在歐洲講壇上介紹中國的藝術,傳播中國的藝術家。他所具有的文化自信心和平等對話的勇氣,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在改革開放以后文化創(chuàng)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對我們的青年藝術家也是足可以引為榜樣。
1930年劉海粟受到比利時政府的聘請,擔任比利時獨立百年紀念展美術作品評審委員,并且以當時一件作品叫做《九溪十八澗》獲得了榮譽。需要特別提到,在中國艱難的八年抗爭中間,劉海粟也表現出藝術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他應有的作為。當時上海爆發(fā)了著名的淞滬戰(zhàn)爭,蘇州河畔八百壯士浴血奮戰(zhàn)在四行倉庫,這場戰(zhàn)斗實際上打出了中國誓死衛(wèi)國的決心。雖然這場戰(zhàn)爭是以上海淪陷為最終結果,但是他事后創(chuàng)作了以這次事件為題材的作品,同時接著舉辦了上海美專師生救濟難民畫展。又在隨后四年中間轉展南洋舉辦中國現代名畫,籌款大概40多萬舊國幣。雖然這一點錢對當時整個抗日戰(zhàn)爭來說是杯水車薪,但是體現出了藝術家的奉獻精神。
50年代以后的事情,很多研究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所提倡表現主義的藝術觀念不被重視,雖然當時他還擔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的校長,但是他的教學主張不可能得到貫徹,也不被理解。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很多客觀原因造成這樣的歷史局面。這似乎使他能夠有機會沉潛下來,重新認識傳統(tǒng),潛心藝術,全身心的沉浸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間,使得他有機會游歷國家的名山大川,創(chuàng)造了一批油畫和中國水墨畫的寫生,這批作品就分別保存在我們的學校、博物館、藝術館。當年他躊躇滿志,作為一個新青年,大紅大紫像明星一樣輝煌的狀態(tài),到了那些年代門可羅雀的地步,甚至文革被掃地出門,蝸居在斗室里。這是藝術給他帶來的平和的心態(tài),使他手不失錐管,白天挨批晚上還卷起鋪蓋在床板上繼續(xù)書寫名山秀水。正是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使他能夠不避身外的風霜冷熱,居然能夠化解他的二度中風。在他98歲這樣一個長壽年齡中,這個過程,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創(chuàng)作數量,在他一生中也是豐盛的。
想起浙江的李易德先生有這樣的評述,當時對劉海粟的為人和藝術毀譽參半,“譽之者謂其有過人的才能,堅強的毅力、熱烈的情感和高超的技藝,是藝術家也是事業(yè)家”,“毀之者說他是思想意識有問題,剛烈固執(zhí)好大喜功,說他的藝術意義亦如其人”。當時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先生也有了一段話評價劉海粟:“當年劉海粟從海外倦游歸來,以數年中博得國際榮譽的佳績與國人相見。當時學者名流竟以一睹叛徒的新作為快,達官貴人爭以得一筆一墨為榮。”當時有身份的人希望得到劉海粟先生的一筆一畫覺得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當時他戰(zhàn)勝了道學家虛偽的理念,戰(zhàn)勝了理教、戰(zhàn)勝了社會上以及藝術上的敵人。他“郊游滿天下,桃李遍中國”,然而他是被誤會。不光被敵人誤會,尤其被朋友誤會。在今日劉海粟的名字不孤零了,然而世人對劉海粟藝術的認識是更加孤零。但傅雷并不是因為這個為劉海粟而悲哀,70年前他認為他只是為中華民族嘆息。嘆息什么?他說:“尤其是藝術的天才被誤會是民族落伍的征象!”這是70年前傅雷說的。
1922年當時的教育總長熱心推薦他到法國去跟蔡元培先生,也這樣評價說,“不單是為了介紹當時的劉君,并且希望我國的藝術界多產生幾個像他這樣有毅力的作者”。“海到盡時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這是劉海粟先生的自題,也是他的座右銘,這充分體現了他的藝術個性,貫穿藝術家一生的生命歷程,同時也一定是他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探索的一生,也包含了這樣一個全過程。
少年的劉海粟是以其風發(fā)的意氣闖蕩社會,可謂是無所畏懼。壯年的劉海粟試圖合并中西藝術,以西畫的造型和色彩,通過運用中國的工具、中國的材料來渲染有別于傳統(tǒng)藝術效果。由中入西再返中,徐悲鴻這樣大師級的人物走的同樣是一條振興中國藝術的理想之路。晚年的劉海粟懷著強烈的難以抑制的創(chuàng)新欲望,以洗練的筆力,從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大師們的成果中間另辟蹊徑,又沒有當時所謂舊文人畫的蕭颯冷僻的弊病。他晚年更是以潑墨潑彩大寫意來凝聚一生的功力而變法出新。他的豪情意氣自然流露,就個人縱向藝術道路來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也充分體現了他“我為峰”的自由境界。可以說劉海粟一生起伏多變,但從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史料來看,他沒有放棄任何一次可以嘗試、努力的機會,包括在文革的時期那段。同時從探索過程中不成功的,甚至是失敗的嘗試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找到他最后變法的路向。
盡管歷史可以眾說紛紜,一言難盡,但是劉海粟先生藝術造詣與同時代的人相比,他所涉及之廣、涉及領域之多,包括中畫、西畫、書法、詩詞、鑒定、美術理論、美術教育包括翻譯等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981年他在香港舉辦展覽,售畫所得捐給了南京藝術學院,同時接受了意大利國家藝術院名譽院士稱號和金質獎章。他的晚年趕上了中國最好的時候,受到了黨和政府給他的各種榮譽,所以老人名聲再起重新輝煌。1994年也是他最后捐贈給上海劉海粟美術館900多件作品,等于一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畫上了非常響亮的句號。無論從哪個角度評價劉海粟先生這位世紀老人,對近現代藝術貢獻是少有人能與之比肩的。
在劉海粟先生誕辰110周年的今天我們開這樣的座談會,就是要學習他獻身藝術的執(zhí)著精神和奉獻意識,就是要學習他將個人得藝術追求與當時的社會進步,為美術和美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責任感,他是把個人和社會進一步聯系在一起。就是要學習他不避榮辱敢于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就是要學習他自強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大家風范,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藝術、建設先進文化貢獻我們應有的力量。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主任):
非常感謝!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