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一種修行
西漢晚期揚雄在《揚子法言》中就說過:“書,心畫也。”至東漢晚期,趙壹在《非草書》中說:“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丑,在心與手”的觀點。他又說:“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
明人項穆在《書法雅言.辨體》中說:“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勛,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跡……。但人心不同,誠如其面,由中發外,書亦云然。”
宋代蘇軾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
明代傅山說:“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未習魯公書,先觀魯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寫道:“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又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一、書法能讓人降浮去燥。浮躁練不成書法。書法讓人安下心來,鋪下身子,能吸收人的浮氣、燥氣、粗狂之氣,使人變得文雅,靜心 沉穩;
二、書法能讓人識美求善。書法是藝術,藝術是一種美的體現。字體章法無處不體現著、折射著、流露著美與善。上下貫通、對立統一、虛實結合、婀娜多姿、整體和諧等是對書法的基本要求。學習和創作,就是對美與善的規律認識和規則運用。
三、書法能讓人腹有詩書。古人譽書法大家為“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之余暇,游手于斯”。書法離不開詩詞句章,書法家要學好多知識,這樣就形成了好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法內容 是言志、勵志、教人積極向上的,書法家首先受教育,覺悟高、境界高、有奮斗精神;
四、書法能讓人體悟人生。人常說“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無法”。寫書法就是寫自己,思想、品味、情操、境界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書法水平。歷史上沒有一位道德低下者的作 品能流傳下來。可以這么說,書法是技術與個人品格的體現。欲寫的一手好書法,必先提高個人對人生,處世的覺悟。
五、書法能讓人精神依歸。書法博大精深,學無止境。如果你熱愛書法,就是追求其中,沉浸其中,樂在其中。對世事的煩擾,對人生的不順,對人情世故,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人間事事多紛擾,退居陋室成一統,是一種更高的追求,也是一方精神世外桃園。如果你遇到什么煩心事也可以寫寫書法,讓自己放松一下忘記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