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衛地處九河下稍,號稱七十二沽。河、塘、池、坑遍布市周。我居住的河西南樓地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新村后邊便有一個占地十幾畝的大水塘,塘里水草茂盛,招來不少昆蟲戲息,這也成了孩子的樂園。 大概孩子天生繼承了上古 祖先的游獵基因,把捉蟲、捕蝶當成了游戲。
只有五六歲的我帶著同院的小伙伴經常到塘邊去玩。在孩童的眼里水邊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空中飛著蜻蜓和蝴蝶。螞蚱、金龜子落在草葉上,蓼花隨風搖擺。叉開四足的"香油煤油",(土名)在水面上劃來竄去。蹲在水邊向水里望去見到另一番水下世界:水草和水棉隨著風吹起的漣渏飄耒蕩去,田螺附在水草上"麥穗"魚在水中游來游去,頭頂上長著一對凸眼的"傻巴"魚伏在水底一動不動,如果伸手去撈,它會忽的一下不見了蹤影。
我們會趁"紅辣子"(紅蜻蜓)落在草尖上休息時,踃踃走過去,將手慢慢伸到后面突然一揑,便揑住它一邊的翅膀,它拼命掙扎也無濟于事。有時我們會捉只紅蜻蜓用線拴在它的腰上再拴在葦棍上晃來晃去釣大蜻蜓。為了能抓到小魚便找來一枚大頭針,彎作魚勾,縫衣線作魚弦,小木棍做魚漂,掃帚苖做魚桿,拴上蚯蚓不一會兒便會釣到"小麥穗",運氣好的話還能釣到小鯽魚。
時光荏冉,坑塘填平變成了學校....如今學校拆了變成了高層的住宅樓。水邊的世界再也與城市的孩子無緣,夢幻般的記懷只留在曾經的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