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皮膚”是個展覽的標題,副標題是“當代都市影象的可能性研究”。這個展覽12月3日在澳門的塔石藝術館開幕,由澳門市政府文化廳、深圳美術館主辦,策展人是TOM“美術同盟”網絡主編吳鴻。
在中國油畫學會主辦的第二屆“人文山水油畫風景作品”征集作品時,我送的是油畫《北朝鮮核風景鳥瞰》。這是一幅取材于衛星圖片的作品,從空中鳥瞰地面,核設施邪惡的秘密變成了猙獰的圖案,看上去抽象,其實很寫實,山巒的起伏和鋼筋水泥建筑歷歷在目。北朝鮮這樣一窮二白的國家就在中國的家門口研制核武器,是不折不扣的現實。我區區一個畫家只能是在電視機前面看著干生氣。畫這樣一個作品,也算是以特別的方式表明一個藝術家對待這個關乎我們每個人利益之事件的態度。
因為在上一屆同樣這個主題的展覽上,我的作品油畫《過道》因為比較另類,結果落選了,這次的作品又是個看上去反常的作品,所以這次我也很擔心。評選期間恰逢新一屆北京油畫藝術委員會成立,在會議上遇見尚揚先生,便打探起這幅作品的下落。時任此展評委的他說這幅作品“不是能不能入選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獲獎的問題”。后來沒獲獎,但是入選了,比上屆還是有進步,因為評委們寬容了。
這件題為《北朝鮮核風景鳥瞰》的作品還在草稿階段,偶然被吳鴻看到,他在電話里說此畫“牛B”,我還半信半疑。后來他策劃的“此岸的彼岸”和“城市的皮膚”兩個展覽都挑選了尺寸更大的《東北亞、中東核風景鳥瞰》組畫,才相信他說的是真話。不過在山西平遙和澳門實際展出時,還配置一個與英特網連接的計算機和投影儀,觀眾在現場操作鼠標利用一個全球衛星圖片瀏覽軟件從網上獲取圖像,瀏覽全世界任何角落的地圖和與實際地貌完全相同的3D圖像,找到的圖像和尋找的過程通過投影儀投射在兩幅油畫中央的銀幕上,加上觀眾的參與,形成一個帶有多媒體元素的作品。
這個搜索地貌地圖的軟件功能強大,可以看清楚全世界任何一個街道,包括五角大樓和天安門廣場的上的汽車,還有我國首次核試驗的爆炸現場、美國的地下核試驗基地、中東和北朝鮮的核設施。12月26日在宋莊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當代藝術展》上展出了我的油畫《天安門廣場鳥瞰》,原始資料也是利用上述辦法從網上下載的衛星圖片。
從展覽現場的情況看,觀眾對我這件作品的反應很熱烈,因為他們基本上不知道目前的計算機網絡有這樣的技術,于是都爭著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許多觀眾找到了鳥瞰的澳門主展場塔石藝術館,而且很清晰。
這個作品由于是油畫和多媒體捆綁在一起展示的,具有了裝置性質,意義產生了微妙的外延,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產生的效力是單純油畫展示所不能達到的。
有朋友說我在轉型期,而且轉得很成功,其實我并不這么想。我只不過不能容忍自己在創作上不隨心所欲。
風景油畫創作的題材應該是無邊的,在當代應該有所拓展。我的創作原則是:題材當下、人文關懷、技術精湛、具像寫實,內容明確。我最近的這些風景作品是符合以上原則的,可以說,盡管我參加的是目前國內最具實驗性的藝術活動,其實我的作品風格和藝術理念一點也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