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狂”與“狷”是兩種對立品質。一是流于冒進,進取,敢作敢為;一是流于退縮,不敢作為??鬃诱J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氣質、作風、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個方面,對立的雙方應互相牽制,互相補充,這才能符合中庸思想。
《莊子·田子方》載:“昔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砥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盤礴,贏(同裸)。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鼻鍚翂燮揭嗾f:“作畫須有解衣盤礴,旁若無人,化機在手,元氣狼籍。”其釋為神閑意定,不拘形跡。亦指行為隨便,不受拘束,猶如“解衣般礴”的磅礴廣大。
傳 “畫圣”吳道子,“每欲揮毫,必須酣飲”,酒酣之后作畫迅疾。唐明皇命其畫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他竟一日而就,除了記憶超群,才思敏捷之外,還可見其作畫的速度十分驚人,而又旁若無人、筆飛墨舞。
宋人范寬作畫時渾灑自如,任自我精氣與物跡神化,筆墨如神助,游刃有余。范寬將傳統、造化、修養融于自身氣質之中,作畫時做到解衣盤薄,“天地間無遺物矣”。
清·施潤章《就亭記》:“俗儉訟簡,賓客罕至,吏散則閉門,解衣盤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嘗不落,焉在予胸中也?!?
石濤上人詩云:“漫將一硯梨花雨,潑濕黃山幾段云?!鄙先俗鳟嫊r也有解衣盤礴的豪情與氣魄。作畫要到解衣盤礴的境界及為不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既是一種身心的修煉,也是畫者天性和技巧的混為一體表現能力。
傅抱石作畫解衣盤薄更是出名的。先舉杯狂飲,后閉門展紙蘸墨橫刷猛掃,如風旋水瀉一般。揮掃之后,小心收拾,畫作氣勢磅礴,其作品中常常鈐有“往往醉后”朱文閑章,盡淋漓、強奇藝;大氣中見精微,蓬勃中見真率,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真畫者也”。
畫訣有云:“大膽落筆,細心收拾?!甭涔P驚風雨,收拾見匠心。
潘天壽先生作畫時,點石三筆五筆,畫樹勾花,下筆果斷,毫不遲疑。正所謂“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筆墨雄渾,剛健霸悍。技藝純熟,胸藏丘壑,天機勃發、揮灑自如!
吾師悅石先生已古稀之年,儒心禪韻,高古通神,涉獵古今,師古人以師造化。飽含文雅,心性風流高致,情才遠大,自然平淡,物我兩忘,早已了然于心中;先生專意書畫沉著痛快淋漓,據德依仁的把握懷情,發心力,現天機,窮筆墨之微奧,與造化融通。其人品,學識,才思已于先生本體精絕貼附,盡呈璀璨可睹之萬象。盡精微,致廣大的創作才力,足為當今傳承丹青藝事之楷模。
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對作畫的創作狀態有很高的要求。歷代不斷的重新解釋“解衣盤礴”之說。畫者只有完全進入這種狀態,才有可能淋漓盡致的發露率真性情,抒寫胸臆,藝者該沖破一切束縛,表現真率天性,不拘形跡抒寫心中天真爛漫之情懷。此為從藝超群者之精髓也。
余自弱冠進階國學啟蒙,以二王法入書,又以明清傳統工筆入畫,深受近現代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齊白石、張大千諸大家之影響,曾遇當代宗師劉繼卣、何海霞、梁黃胄、黃苗子、黃永玉、吳悅石諸先生開宗立派承傳絕學之機;但因小智而深得造化未果,些小把持雕蟲小技,僅近皮毛,巧獲滋養飽食之虛能,時于床榻中掩被而笑并得意沾沾,后亦隨波逐流而下海棄文從商,浪跡江湖,詭曰:“文失一鬼,商多一奸”以掩吾貪圖小利私欲之耳目,圖然無一祈獲,險些荒廢蒙學之功。幸好于陳夢中驚醒速爾收心并重操舊業,多以臨摹諸大家入手體驗師范。
陳傳席先生說:“對于中國畫學習方面的理論,在當代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于此,當代繪畫也呈多元化形式發展,但無論如何發展,傳統都是不能割棄的優質資糧,傳統是母體,吸收越多,營養越豐富,畫不入傳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當代畫壇氤氳浮躁,以畫界之虛職名目而盤踞畫壇者眾多,傳統絕學早已煙消云散,藏家日漸增多僅以收職務高低藏劣質畫品并殃及雅賄者為能事……。黃苗子先生曾為黃永玉先生作詩云:“老子胸中渣滓盡,山之半居看浮云”;后學當為深入國學精髓,研習經典,師古人,師造化,踏上傳圣賢技承絕學能之大道之行。
余近年收心并長從繪事,窮極傳統,問學諸家,力倡“復興中華傳統文化”,主張“以詩魂、書骨、畫能滋養書卷之氣”的美學原則,推崇“新古典”創作風格。時以點筆滴墨,寄藝事所托,放浪形骸,興懷遣悶。自詡“澄懷堂主”,癡畫,能書,通攝影,偶辭章;解衣磅礴,澄抒己懷。纂銘座右:“探哲理虛懷若谷,看世界觀道澄懷”。
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說:“藝術家的創造是一個民族長期審美心理范式的校正,適當的校正等于創新”……。
人類文明在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的精神,每個畫家有每個畫家的個性、修養和文化內涵,加到這個范式中去,便是校正,便是創新。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 “中華民族的長期審美范式”的創作思想,以狂者而進取之心,“借師還魂”“解衣般礴”的傳承書畫藝事精髓,確保中華民族之“書畫同源”的審美范式之源涓涓不息,流芳百世,惠及子孫后代。
2014/9/4馬嘯天于澄懷堂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