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克
小女雨兒從英國返國度暑假了,四年前送她去英國讀“倫藝”仿佛就在昨天。一轉眼,人長高了些且淑女了一些,有了點“英國范”。她這一走只在本科時回來過兩次,都是來度暑假,每到春節,這年過得好像缺點什么。人家英國不過春節,她不放假也不回來。因她考上研究生后學業比本科緊張,去年一年都沒回來,為怕耽誤她學業,這期間她奶奶去世也沒敢告訴她。
這次暑假她終于回來了。盡管今年夏天出奇的熱,比起英國的清涼來有著天壤之別,她還是思念這方的水土、這里的親人。今天是星期六我推掉了一身的縟務,陪女兒從濟南回到家鄉,去孔府、孔林謁拜,并背上畫夾去寫生。這個畫夾是女兒考大學前用過的,打開后里面還有復印的一疊《中外美術史的問答題》及已經干癟的顏料,她看后不勝感慨,因學的是設計專業以電腦作業為主,很少動手畫畫也幾乎不寫生了。我剛隨全國政協委員采風團從內蒙古寫生回來,趁著手熟背起她的畫夾拉著她一起走進了“三孔”。
第一幅是鋼筆寫生《孔府重光門》。這座門是孔府的儀門,于明弘治十六年建,因懸掛明世宗朱厚熜御賜的《恩賜重光》匾額而得名。平時并不打開,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帝駕臨時才打開。如今也是一個重要景點??赘强鬃託v代嫡長子的家,由我上數十六世祖孔貞寧就是從這兒搬到汶上定居的,因其侄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賢無后,則過嗣長孫孔衍植從汶上回曲阜做了第六十五代的衍圣公。
第二幅是用鉛筆畫的寫生《先祖孔子墓》。位于孔林內,這是一座世界最大的私家墓林,占地3000余畝,四周林墻長達15里,墳冢10萬余座。其中最大的是孔子墓。孔子墓是衣冠冢,“文革”中墓碑被砸、墳頭被挖,里面竟空空如也。如今朝拜者如云,實則是世人的一種對文化先哲景仰的精神寄托。
陪女兒走進孔林首先去了位于孔林西北角的明代墓群,旁邊有個明顯標志是“孔令貽墓”,在這墓前面的東南方即是我父母的合葬墓了。墓碑是我親自設計并撰文書丹的碑文。我告訴女兒,目前為止你爺爺的這墓碑可能是在孔林的4000多個墓碑中最具“文化含量”的墓碑。因孔裔后代的墓碑幾乎全是只刻正面且字少而簡單,又由于孔子后代輩字統一,取名易重復,所以更顯單調。且近代以來書法衰落,當地孔氏族人很少有請名家寫碑的,竟然還出現了不少“電腦字”,以及用電腦手段刻的碑,很倒胃口。
我設計的這尊碑,除正面的主碑文外,兩側分別是我為從醫一生的父親孔德森撰寫的嵌名聯“杏林德厚惠民眾,過庭森嚴教子孫”。背陰上端是繪制的孔子頭像,下面是《孔子譜系傳承圖》,把從孔子至中興祖孔仁玉及至第六十二代衍圣公孔聞韶、第六十三代衍圣公孔貞干、孔貞寧,及至我父親以及與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傳承關系作了圖示。
女兒沒能給奶奶送行,這次特地帶她進行了祭拜??此球\跪拜、默然祈禱的樣子,想到了中國人對老人生前服侍盡孝,死后敬祖如神的傳統,應該好好傳承下去,這是維系一個族群在生命和精神上生生不息的強大文化力量。
在先祖孔子墓前,我帶女兒避開游人給這位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啟未來、定乾坤者單獨行了大禮。我想女兒不論走向天南地北,還是天涯海角,心中會永遠記住這一刻,帶著對祖先的敬仰之心、對祖國文化的敬重情懷。她不論走到哪里,都會記住自己的根永遠在這里。
孔林大門
孔維克院長在孔林寫生
至圣先師孔子墓
孔維克院長偕女兒拜謁先祖孔子
孔維克院長給女兒講述家事
孔維克院長在孔府寫生
孔府重光門 孔維克鋼筆寫生作品 2018年
孔林孔子墓 孔維克鉛筆寫生作品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