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永玉、中國畫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湖南省鳳凰縣城。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
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后來輾轉到上海、臺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后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黃永玉除了繪畫外,還精于篆刻,刀法瀟灑出塵,令人嘆為觀止,但他平生從不為人篆刻,平生只為朋友制過兩枚印章,一枚為50年為其妻張梅溪所制金文藏書印“梅溪藏書”,另一枚則為近來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畫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黃永玉先生托 世南先生為石魯先生帶去一方石?。ㄉ虾eX瘦鐵所制),似為此石印。
黃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后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了中國畫壇?!拔母铩逼陂g,被“四人幫”指控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為在“北京大飯店”畫了一幅《貓頭鷹》遭到殘酷迫害,被遣送回家鄉鳳凰。
“四人幫”倒臺后回北京。黃永玉擅長版畫,主攻國畫,其畫構思奇特,造詣精深。1978年,英國《泰晤士報》用六個版面,對黃永玉其人其畫作了專題報道;1980年,香港美術家出版社出版了《黃永玉畫集》。國內多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黃永玉的《湘西寫生》《永不回來的風景》《黃永玉》等多本畫冊。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對他專題介紹,國內多家媒體也頻頻播放他的專題。他的作品在德國、挪威、法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巡回展出,曾榮獲意大利最高榮譽獎“司令勛章”。
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其人博學多識,詩書畫俱佳,亦是詩、雜文、散文、小說、劇本的大家,寫過、出版老祖宗多種畫冊,還有《永玉六記》《醉八仙》《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郁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等書。畫過《阿詩瑪》、生肖郵票《猴》和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在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其美術成就曾獲意大利總司令獎。在海內外享譽甚高。
黃永玉對家鄉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滿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卻始終未曾有一刻忘懷自己的故鄉——美麗的鳳凰城。他認為故鄉是一個人感情的搖籃,它的影響將貫穿人的整個一生;故鄉是自己的被窩,或許它的氣味并不好聞,但卻是自己最熟悉而又無可替代的氣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我的血是O型,誰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
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黃永玉被聘為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院長。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