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杭州科技企業采風合影
由中國文聯指導,中國美協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浙江省美協、江蘇省美協承辦的“美術里的新時代——中國美協‘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大采風活動”浙江、江蘇段于7月6日—15日展開。
中國美協副主席、江蘇省美協副主席陸慶龍,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美協主席周京新,浙江省美協駐會副主席、秘書長王敏杰,浙江省美協副主席駱獻躍,江蘇省美協、秘書長吳嬪,浙江省美協副主席、浙江畫院黨支部書記茹峰等參與采風。
“5000年,一座杭州城。”歷史的肌理與科技的鋒芒在此交織。7月7日,在杭州靈伴科技、阿里巴巴、景業智能科技公司里,建筑設計、品牌形象、產品生產等都融合了大量美術元素和藝術理念。
“勇立改革開放潮頭,當新時代發展先鋒。”7月13日,采風團來到蘇州工業園區采風。從一片低洼水田變成現代創新之城,蘇州工業園區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東西向中央軸線、“以水為魂”的空間審美特色,詮釋著“人的尺度”為標準的美麗宜居城市,成為中國技術領先、產城融合的典范。
勾勒自然人文 藝術聯名生態
“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7月8日,在湖州南潯古鎮,白墻黛瓦,建筑疏朗有致,藏有細節。古鎮小蓮莊以一方蓮花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環繞。沿百間樓長廊,建筑與水道形成“一河兩街”的線性空間,為寫生構圖提供了天然的縱深感。9日,在湖州莫干山,萬頃竹海,滿目蒼翠。歐式石砌與江南木構,哥特式彩窗與江南廳堂,呈現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自然與人文資源的獨特性,使莫干山成為從寫生采風到觀念藝術的多維載體,持續吸引藝術家探索“真實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離開莫干山,采風團轉赴下渚湖寫生。王敏杰鋪開素描紙,利用意象重復、覆蓋使畫面混沌卻又有序,蘆葦蕩搖曳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悄然而生,寫生中,王敏杰有著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這里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體會到20年來美麗湖州的精彩蝶變。”
描摹鄉村新貌 藝術渲染生活
7月10日,循著總書記的腳步,采風團來到安吉縣天荒坪鎮西側的余村采風。山路迤邐處,皆是鄉村振興的萬千氣象。安吉縣靈峰街道大竹園村,始終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日下午,美術家還在大竹園村進行寫生。村里的荷花塘是九三學社中央多黨合作鄉村振興示范基地項目的成果,由高級工程師錢萍指導種植。
“人間錦繡,醉美蘇州。”蘇州吳江區七都鎮太湖南岸的“開弦弓村”,歷史悠久、物阜民安,是費孝通筆下的社會學樣本,又名中國“江村”。7月12日,采風團來到江村歷史文化紀念館、吳江區震澤鎮眾安橋村采風。7月14日,還前往太湖西山島北部的古村東村寫生。
師古接續開新 藝術點睛時代
7月11日,采風團懷著敬畏之情和求學之心,來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南湖紅船地、湖心島采風。邱琳筆觸細膩深刻,以磅礴的油畫語言描繪出女性藝術家的時代擔當,她表示:“美術創作者在新時代的定位就是人民中的一員,在創作中見天地,也見自己。社會人文地理,以及美術領域外的發展變遷都是我們創作亟需探索和補充的。”
以“圖像經驗與心理時空”為主題的美育大講堂于7月12日晚上開課。盛天曄從藝術相關歷史和理念漫談開場,涵蓋國立藝專歷史、甲骨文的發現,商周文字、繪畫理念及唐、宋藝術特點等。后著重梳理了中國人物畫從宋至近現代的發展,分析任伯年、徐悲鴻、浙派五老等畫家特點,探討連環畫、年畫等畫種要求及學習創作要點,并提及西方繪畫的可借鑒之處。
7月15日上午,采風團前往江蘇省美術館學習“畫人亞明藝術回顧展”。觀展結束后,“轉變作風 以深扎礪心 中國美協‘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大采風活動(蘇浙段)”座談會在江蘇省美術館會議室召開。“二萬三千里”寫生壯游余韻猶在,如今,歷史再度回歸,中國美協大采風活動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結合本次采風寫生經歷,如何克服當前創作中遇到的表達困境和挑戰;大采風怎樣孕育出更多的“畫人亞明”,能否再次催生新興“畫派”;大采風成果是否能如當年矚目;這些問題的探討與交流給予了美術家們無限思索與考驗。
對此次采風寫生活動,王平表示:“此次大采風的浙江、江蘇段,是國家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社會管理實踐的先發地。通過采風,我們實際感受到國家在科技發展、生態保護、鄉村振興、工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方面面的火熱實踐。我想通過采風寫生,畫家們以自己的畫筆定格新時代發展故事,通過畫家的畫面讓更多群眾感受時代發展的步伐,感受時代發展的經驗和成就。這是此次采風的一個原因,同時,也是一種成果。”
蘇浙段后,中國美協將在全國繼續開展大采風活動,與新時代同步,與人民生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