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 68x48cm 2013年
墨分五彩,是中國畫的基本功,但凡是研習中國畫的畫家都能用水墨技法呈現;而本文所講的墨分五層,是我專指姜永安在現代水墨人物畫中獨創的“人物皴法”,非手眼通天者可以達到如此鬼斧神工、出神入化的境界!
景深和反差,是攝影學的術語。在繪畫中,可以理解為景物與背景之間,所關聯的空間尺度的截取,以及風格特征的托襯。姜永安創造性繼承并創新性發展了“墨分五彩”的傳統技法,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現代水墨如何能夠細致入微地表達人物創作“墨分五層”的空間指征和精神染污,深刻詮釋了人物精神世界的“景深和反差”。
在我眼里,姜永安的水墨人物畫,至少析分了所描繪人物的“五層”法相:
一是服飾脂粉。風塵相、油脂相、邋遢相、光鮮相——姜永安筆墨下的農村工匠,能夠明顯感受到衣服沾染的油漬和身體浸滲的汗漬形成的滄桑“包漿”?!稄埮俊纺樕系闹垲伾隙ú皇乾F代的“蘭蔻”,猜想是民國時期上海通用的“雙妹”,旗袍顏色或許應該是傳統的“藍靛”。這此細節,姜永安盡管沒有告訴你,你大約應該能感受到,甚至張女士是誰都不用告訴你,一眼就明白!
二是皮膚腠理。滋養相、滄桑相、傲氣相、失落相——姜永安心中的慰安婦,皮膚的每一道褶皺都刻畫出人生苦難的“皴裂”。在吞云吐霧中吹噓GDP的官員甚至只配有第二層皮囊相,了無筋骨血脈相,更無靈魂精髓相。他虛腫濫胖的油頭粉面,仿佛是一捧吹大的尿泡,也不知是他抽煙時的煙霧幻化成一張若有若無的“臉”,還是這張臉會隨時消散為子虛烏有的一團“煙霧”。
三是筋骨血脈。充盈相、羸弱相、挺立相、卑微相——你去反復體味那個躺在病床上打吊瓶的老人,您能夠分清或判斷那根懸在空中的輸液管,是否延展成為耄耋老人身體中向外部世界攫取生命的“血管”,還是這根輸液管已經植入老人肌體中鮮活的血管,他生命的“管路”正在褪變成脆弱的“塑料”。
四是靈魂精髓。自信相、頹廢相、執迷相、失落相————姜永安描繪的顧城,必然是抑郁之后的狀態,沒有看過他作品《英兒》的人,是理解不了當時顧城的精神世界的。女強人李云鶴的面容和靈魂,或許是將進秦城或剛進秦城的狀態,孤傲還在,霸氣全無!
五是末那藏識。著相、離相、個相、眾相、空相、無相——逐一審視過姜永安《號碼》系列中的每一個小人物,您就會多少懂得什么是意識流、數碼人、紙形靈魂、城市牛馬。人類個體甚至可以理解成一個個下載了所謂不同主觀感受和客觀經歷的“人型U盤”或“數字代碼”,他的面容特征和性格特點并不是自己天生具有的,而是這個世界賦予他存在或表演的“角色”或“代碼”罷了;而人類整體不過是金剛經所描述的“夢幻泡影”,所有個體的成長存在和所思所為,不過是在這個大舞臺上曾經以某個“臉譜”和“劇本”短暫存在過的“露水橋段”罷了。
所謂立像:像何以立?一曰形象立,如折紙、如雕塑,折神疊鬼,銷骨鑄魂,如燈取影,各見乘除,延展回轉,氣象萬千,用筆墨勾畫演變二維平面為多維境像;二曰神魂立,人性染污,福報輪回,得意頹廢,乖張怯懦,不論是俯視、仰視、對視、透視還是內證、自觀,活靈活現,躍然紙上,用水墨皴染衍變物理空間為精神空間。
何謂取意:沒有幾個畫家能夠做到如姜永安一樣,對繪畫人物具有如此敏銳深刻的“特征抓取能力”,以及通過筆墨皴染技法所呈現的“通感釋放能力”。姜永安在創作每一個人物作品的過程中,不知要讀過或揣摩過多少背景資料和情境角色才能做到“體認對象”;不知要勾兌或否棄過多少次水墨組份及黑白反差才能使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感受“移情外化”;不知在腦中經過多少次整體形象和局部特征的加減乘除虛擬演化才能實現作者與讀者的“認知共鳴”。他果真是用中國傳統的水墨實現了當代藝術創新的手法技法心法并用,他果然是運用圖像和線條實現了當代藝術領域里創作者與觀賞者接引、共情、通感的至上境界。
我認為,并非是所有的人物畫家都能夠如同姜永安一般實現人物創作的“三意同會”。哪三意?一是自具意。即具體人物與眾不同的典型特征。哲學家講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那么一個畫家怎樣能夠表現一個人物所具有的“指紋特征”便靠他的本事和才氣了。二是他解意。正所謂眼中竹、心中竹、畫中竹并非能夠實現鏡像吻合。那么一個畫家怎么把他的內心體悟“傳移模寫”為他自己認可的視覺形象便憑他的技法和水平了。三是眾會意。俗話講你自己認可并不代表大家認可。一幅人物畫像要想取得通神達意、心領神會的效果,一個畫家若不能實現讀者和作者的共同指認便不能得到社會褒贊的。
反觀并剖析姜永安筆下的人物,并非是具象的外表,反倒是解剖的人性,是精神的“木刻”,是風干的靈魂。
語言是世界和思維的邊界及樊籠,多少文字都無法充分表達對姜永安繪畫的感受,且用一首無題小詩來抒發我的心情吧:
指月借手月非手,
水墨畫筆皆筏舟,
千姿百態抒我意,
相人說鬼評春秋。
《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文/趙軍 < 于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