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有收藏價值的珍品千奇百怪,數不勝數。有的人收藏書畫以陶冶心性;有人收藏錢幣等待日后升值;有的人收藏郵票純憑個人興趣……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藏品你可能接觸不多甚至聞所未聞,比如獨一無二的定制鋼琴、潛力巨大的中古表、雖殘猶珍的殘瓷、化身藝術的唱片、含義特殊的打火機……這些被忽略的小眾收藏品在不起眼中卻蘊藏了深厚的收藏“潛力”和“錢力”。在大眾藏品日益枯竭的今天,這些看似冷門的“小玩意”越來越具有收藏的價值,極有可能一躍成為熱門投資收藏品,值得關注。
定制鋼琴
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對定制鋼琴的了解,源自美國著名鋼琴家李勃拉琪爵士。他為自己定制的Baldwin水晶鋼琴,在美國樂壇引起巨大轟動。
著名抽象派藝術家Michael Ethridge說,他創作的最有現代藝術特質的作品,并不是真正的畫作,而是一架油畫風格的定制鋼琴,取名“B小調的華麗”。
這架能配得上Michael Ethridge畫作的鋼琴,正是全球奢侈鋼琴的代表Baldwin,它的鋼琴個性化定制在美國推出后,迅速受到藝術家和富豪們的追捧,認為“它打破了傳統奢侈品只注重物質化滿足的局限,提供了一種藝術和精神層面的頂級體驗。”
據悉,定制鋼琴在美國的制作費用最高約30萬美元,最低也要6萬美元左右。因為金屬配件、琴身、噴漆等80%的工藝全部需要純手工打造、限量生產,尤其是油畫風格的鋼琴,都要由畫家親筆繪制,每臺鋼琴都稱得上獨一無二的藝術收藏品。
從發布設計方案開始就引起奢侈品行業矚目的鉆石鋼琴,就是定制鋼琴的手筆。這架名為“公主”的鋼琴,通體雪白,但金屬板和琴鍵卻是溫柔的粉紅色,全身鑲嵌了數百顆小鉆石。鎳質配件加上耀眼奪目的鉆石,讓整個鋼琴散發出濃重的貴族氣質,正如鋼琴的設計師在陳述設計初衷時所言:“這架鋼琴足以打動任何公主的芳心。”
除了油畫鋼琴、鉆石鋼琴外,噴繪圖案和手工雕刻也是定制鋼琴得以與眾不同的常見手法。巴洛克、銀色微光、火焰、斑馬等主題定制鋼琴都是歐美比較知名的作品。(谷微黃)
中古表
正是收藏入市好時機
中古表的概念源自日本,它不是新表,也不是普通的二手表。它是指生產于20世紀20-70年代之間的世界各地的名牌機械表,包括手表和懷表。
中古表收藏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投資價值。目前,20世紀30-50年代之間出品的古舊世界名牌機械表,如法國的卡地亞、瑞士的愛彼、美國的愛爾琴以及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積家、浪琴、勞力士等,已成為各國中古表收藏家所追逐的對象。還有一些特殊品牌的中古表也值得收藏,如梅花、歐米茄等。這些品牌大都是上個世紀30年代起在東亞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起家的,目前在我國民間還有一定的存世量,世界各地的中古表收藏家經常會來中國尋覓貨源。
必須提醒的是,目前國內尚有一些鐘表收藏家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勞力士、歐米茄、浪琴表以及曾在舊中國風行一時的華爾頓、漢彌爾頓、摩凡陀等古董名牌表上,而往往忽略了其他中低檔品牌中古表所具有的更高的升值潛力。如一只產于上個世紀50年代初的18K白金勃朗班女表,左右表耳還鑲有0.25克拉的鉆石,標價僅6000余元;一只50年代出品的14K金帝后手鏈男表也只有4000多元;同樣產于50年代末期的一只雅典全鋼自動男表的標價竟不到3000元,這些中古表若放在海外的舊鐘表店里,再加價一至二倍也很容易快速脫手,可見目前國內中古表市場價格仍比海外低不少。 (吳小毛)
唱片
五個方面值得關注
收藏老舊唱片,中外亦有珍聞:我國著名歌唱家溫可錚積50多年心血,收藏了幾十個國家近百種版本的唱片1000多張,其中有1906年版老維克多唱片及高聲、百代公司的唱片,還有梯塔羅夫、卡里庫奇、夏里亞賓、卡魯索等世界超級歌唱家所灌的唱片珍品。俄羅斯的尤里·佩列皮奧爾金從30年代開始收藏唱片,迄今已有15000多張,其中有一張是1889年俄國出的第一張唱片。
收藏老舊唱片,專家們看好下列作品:
1.早期作品。美國“二手LP交換網”在“忠告收藏者”欄目中指出:1888年出品的白色唱片,被公認為“世界老舊唱片之王”,收藏價值最高。1900年以前生產的唱片大多也為“絕品”,每張價值數千美元。1917年美國詹姆斯·拉羅卡即興演奏的爵士樂唱片被列為收藏奇品。
2.經典作品。1934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由聶耳主持樂隊灌制的《金蛇狂舞》、《彩云追月》等民樂,成為當時公認的“國樂唱片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精品”。它們在香港的拍賣價曾分別達1.2萬港元和0.5萬港元。
3.特殊作品。出處無法考證的唱片被稱為“無源片”,也是唱片收藏的佳品。世界上最小的唱片直徑只有3.5厘米,是HMY公司1924年灌制的《上帝拯救國王》,共有250張,可謂珍品。
4.片袋作品。唱片袋亦稱片套,與唱片是有機的組合體。許多片袋設計精美、印刷考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唱片無袋稱單片,片袋無片稱孤袋,袋片完整稱配套,后者價值遠大于前兩者。
激光唱片(CD)是數字音頻技術的產物,從60年代開始發展到80年代投入市場,成為唱片家族中放唱質量最好的一種有聲資料,也是近年來“發燒友”競相選擇,購買、收藏的主要唱片品種。 (海燕)
殘瓷
雖殘猶珍價格高
在中國傳統收藏觀念里,“真、善、美、精、稀”這五個方面是評估文物的標準。求全求善的觀念根深蒂固,也由來已久。殘瓷一直被排斥在高端收藏之外。不過,收藏界求全求善的理念已在逐漸改變。2003年紐約杜耶爾拍賣行推出一只元青花水云龍紋扁壺,其瓶口為后補,兩面也都有明顯的長條裂痕,預估價為50萬至75萬元,最終竟然拍出573萬元,比預估價高出11倍多。這一結果在收藏界引起了震動:殘瓷可以進入高端收藏,且殘瓷也可拍出天價。自此以后,人們開始關注精品殘瓷。
中國殘瓷收藏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收藏瓷片,二是收藏基本完整的殘瓷,其中大部分是海外回流。
收藏殘瓷需要注意的是,當考慮一件殘瓷的價格高低時,要以相似的完整瓷器的市場價格做比較。從目前的殘瓷市場行情看,當殘瓷要價接近與其相似完整瓷器的市場價格的十分之一時,則要慎重考慮,因為這種進價短期收藏沒有什么利潤。當殘瓷要價低于類似完整瓷器市場價格的二十分之一時,就價錢講可以購買,當然還要考慮其他因素。
在考慮殘瓷的價值時,要從歷史文物價值、學習研究價值、藝術價值以及經濟價值諸方面綜合考慮,在某種條件下,任何一種價值都可能提升經濟價值。 (王祖遠 )
打火機
限量版Zippo10年翻8倍
1932年至今,Zippo在全球已銷售了3億多只打火機,款式從徽章系列、名車系列、純銅系列再到珍藏系列等難以計數,而幾乎每款火機都會因其發行量的不同而出現所謂的“限量版”。而已經絕版的第一代Zippo即便是復制品也受到收藏家們的青睞,價格遠遠高于普通的Zippo售價。
據悉,國際市場上一只30年代的Zippo打火機,曾經以8000美元的高價成交,而在美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地,Zippo的收藏之風更盛,限量版常常被炒至高價出售。
1995年的首屆國際Zippo舊貨交換會上,一套由Zippo底座機做成的國際象棋拍出了1.32萬美元的高價,那些打上限量版印記的打火機更是受到眾多的Zippo收藏迷們的追捧。如今,1999年的千禧版紀念打火機已經從當時的500多元升至近4000元,增長率接近驚人的800%。
“Zippo限量系列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在加工工藝、題材內容以及市場保有量三個方面,編號等其他的因素并不大。”在專門的Zippo打火機網站上,一位經營Zippo的賣家向筆者表示,由于廠家生產的種類繁多,每種主題的升值空間都不同,因此選擇未來升值潛力大的主題就成為收藏者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一般來說,國內的收藏者更加看重發行量,越稀有升值越大,而一些與中國特色有關的限量版也是藏家熱衷的品種。”
1999年推出的一款外殼鍍鈦的千禧紀念版火機,由于主題受歡迎,加之流通量稀少,市場價格一路飆升,從1999年的500多元攀升至2009年的4000多元,不到10年整整翻了8倍。